F1签证新规落地,这类硕士被严禁!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又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了拟议新规,F-1学生签证、J-1交流访问学者签证和I类媒体代表签证将迎来重大改革。
1 、新政策会对留学生有哪些影响
这里,为您省流总结新规核心要点:
D/S(学业状态停留)改为固定期限
最长停留4年,到期必须申请延期(需缴费、采集生物信息、接受审查);
学业警告、停学、未完成课程等不再是延期理由;
影响:博士、建筑等学制超过4年的学生几乎都需中途申请延期;本科若按时毕业影响不大。
F-1 签证额外限制
转学限制:必须在最初发I-20的学校就读满1学年(除非获特批);
研究生项目限制:在读期间不得转专业;学位只能升阶(本科→硕士→博士),禁止平级或降级切换(如二硕、博士转硕士);
语言学习限制:语言培训累计最多24个月(含假期);
离境宽限期缩短:学业或OPT结束后,从60天减至30天。
影响:转学、转专业、二硕路径大幅收紧;博士“Master Out”方式被堵,学制过长者需多次申请延期;语言学生需在2年内进入学术项目,否则失去身份;OPT结束后离境或转身份时间压力增大。
对Day1CPT的间接收紧
延期申请审查更严格,移民局可能更关注“学习目的是否真实”;
通过再读硕士获得新CPT的途径或被堵死。
不过,目前该提案处于公示期(上个任期内,特朗普也提出过类似的提案,但后来被拜登政府撤回),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9日,最终内容和实施时间可能还会有调整和变化。
2 、哪些城市是签证“获批热土”?
留美的第一块敲门砖,是成功通过劳工条件申请(LCA)。
它是雇主向政府提交的一份“招贤令”,证明你的岗位不仅难以替代,而且你的薪资符合市场水平。
可以理解为,LCA是雇主向政府郑重表态:“这个人,我们公司非他不可!”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美国政府共批准了49万余份LCA,获批者平均年薪达11.7万美元;而拒签率仅为6%,纯拒签更少于1%。
这个通过率,几乎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彩票中了奖。只要能找到愿意担保的雇主并支付符合标准的薪资,H1-B的“大门”就向你敞开了。
哪些城市是获批热?![]()
![]()
![]()
![]()
LCA的获批率因地区而异,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根据数据:
纽约:作为“国际都市之王”,它以7%的获批份额稳居榜首;
西雅图:微软的大本营,自然名列前茅,占比约3%;
硅谷三巨头:旧金山、圣何塞、森尼韦尔,联手占据了超越纽约的份额,成就了硅谷的传奇;
芝加哥:作为中西部经济重镇,也在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求学者而言,如果无法进入顶尖名校,选择去这些经济活跃的地区读书,或许更能为未来的求职和LCA申请增添筹码。
比如与纽约曼哈顿岛隔河相望的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临近硅谷的斯坦福大学、美国金门大学等。
3、LCA搞定后,H1-B是否稳了?
稿定LCA后,接下来便是抽签环节,而这一步更多看“运气”。
每年,美国H1-B签证的名额大约在8.5万个,但近年来申请数量持续飙升,政府甚至需要通过额外名额的方式“打补丁”,增幅大约在10%到50%之间。
从2020年起,H1-B签证抽签正式进入电子化,这让申请过程犹如“签证界的吃鸡游戏”:竞争者越来越多,名额却始终有限。
H1-B抽签主要分为两个赛道:
普通配额(Regular Cap):每年6.5万个名额,任何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参与。
高等学位配额(Advanced Degree Cap):专为在美国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额外提供2万个名额。若在普通配额中未能中签,这部分申请者还可参与高等学位的“复活抽签”。
多一个硕士学位,等于多一次机会。
虽然抽签环节让人心跳加速,但留美并非只有H1-B这一条“独木桥”。
例如,国家利益豁免移民(NIW)是另一条便捷的途径。
作为职业移民第二优先(EB-2)类别,它无需雇主担保,申请者只需证明自己的工作与美国“国家利益”相关,便有机会“单枪匹马”完成移民申请。
与EB-1A相比,NIW的门槛显得友好得多。对于那些在STEM领域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来说,NIW堪称量身定制的快速通道。
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选择的专业大多也属于STEM范围。
在2023-2024学年,STEM领域申请占比56%。在美国留学专业申请上,有280,922人选择数学和计算机大类,占比达到25%,最为热门。
2025年H-1B首次实行学历分层抽签,硕士及以上学位中签率较本科提高15%。硅谷科技巨头的人力资源报告显示,亚马逊、谷歌等企业2025年H-1B赞助岗位中,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职位占比超过60%。
4、高性价比实现赴美工作梦
为了帮助更多学子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圆留美梦,STEM在线硕士项目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这种形式允许学生在家完成远程学习,后期再赴美深度体验校园生活,不仅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还能参与毕业典礼、积累人脉资源。
实际上,已有许多学员通过混合制模式实现了留美目标。
从土木工程本科,到计算机博士,一次读硕,让刘同学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作为非计算机背景的程序员,他一直想要继续深造。
读了美国在线计算机硕士混合制,赴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课程老师,成为了他现在的博士导师。顺利申博后,他未来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也愿意给有读博想法的同学一些具体的建议,包括如何选择导师、与导师“套磁”等。
留美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但政策变动不应成为唯一的障碍。
无论是通过H1-B、NIW,还是在线硕士这样的创新模式,留美的机会始终存在。唯一需要的,是未雨绸缪的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