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莱德创新挑战赛
活动简介
始于2005年,以全世界第三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皮特·康莱德 Pete Conrad 的名字命名,NASA为其提供支持与认证,是全球首个将科技知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相结合的面向13-18岁中学生群体的国际性活动。
学生 2-5人为一队 需要围绕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利用STEM知识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通过商业计划书、产品或服务视频向各行业专家评委进行展示演说,并决出最终名次。
康莱德被认为是最能提升中学生学术背景、助力海外顶尖名校申请的中学生课外活动之一。殿堂级夏校MIT RSI也将该活动的参加与获奖经历列为其录取学生时的重要依据之一。康莱德调查数据显示,往届获奖的学生里已有50%以上被常春藤名校录取。
选题方向
新一季的康莱德创新挑战中国站将延续以往的传统,从全球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出发,共设置“4个常规领域+2个中国站特殊领域”作为创新方向,每个方向均突出STEM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发现真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利用STEM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大胆发挥创意,提出创新方案来解决该问题,并进行方案展示与演说。
航空与航天
互联网科技与安全
能源与环境
健康与营养
海洋问题与危机
教育与科技
活动收获
参加证明:所有按时提交材料的队伍都将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参加证明
获奖证书/奖杯:获奖队将获得奖项证书与奖杯
多项技能提升:康莱德创新挑战的活动设置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全方位提升。
素质提升助力大学申请:通过对往届康莱德中国站部分获奖选手的走访,我们欣喜地发现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Conraders都在刚刚过去的申请季中收获了自己梦校的Offer。
一些Conraders表示康莱德的经历除了能为大学申请履历加分之外,对于文书写作以及专业选择也很有帮助。
活动规则
每个参加队伍由2至5名同学组成,团队中有分工更有协作,队员们将共同完成寻找与定义问题、创新点子头脑风暴、制作商业计划书、制作产品或服务的介绍视频等环节,并共同进行现场展示和答辩。
辅导方案
辅导环节
A 创意发起 Light Up
- 问题研究
- 背景研究
- 用户与产品调研
- 目标设计与限制性条件分析
- 方案设计与筛选
B 科研基础课程 Research Foundation
通用科研基础课程
生物方向 40小时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专业生物实验室科研
工程设计课程 40小时
工程思维、3D建模与3D打印机、激光切割操作、嵌入式系统与开源硬件开发
人工智能专项课程 40小时
Python基础课程、ROS机器人系统、视觉信号处理、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
专项科研基础课程
行星科学、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模拟与数字信号、数学建模与仿真等
▪ 参与同学可以选择其中1-2个通用科研背课程及项目所需的专项科研背景课程,具体课程计划由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协商决定。
C 作品呈现 Project
- 作品原理图与流程图
- 原型设计
- 核心功能验证
- 测试方案设计
- 原型制作与优化
- 项目书撰写
D 商业计划 Business Plan
- 商业画布分析
- 财务模型与现金流分析
- 商业计划书
- 路演指导
选题方向
航空与航天
- 地外行星模块化建筑设计
- 客机乘坐体验改善
- 微生物改善火星土壤
能源与环境
- 垃圾分类处理中的碳平衡
- 草场退化逆转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营养与健康
- 癌症快速筛查
- 绿色食物保鲜技术
- 肠道菌落的改造
教育与科技
改善AI与机器人教育的社会公平
海洋问题与危机
无动力环境监测船
项目产出
- 科创竞赛通用作品(部分有实物)
- 国际挑战活动荣誉
- 导师及评委推荐信
- 实用新型专利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