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新生及家长必知的26个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即将赴美读高中的同学,是不是心里藏着一串问号:
课表是学校安排还是自己选?选课得避开哪些 “坑”?
住寄宿家庭会不会不习惯?饮食差异大怎么办?
学校管得严吗?有宵禁吗?上课能拿手机吗?
全英文上课跟不上怎么办?想家了没人说心里话该找谁?
护照、I-20 这些重要文件,到底该随身带还是托运?
别担心!我们根据过往深度访校、助力学子留美的经历,以及近期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做了梳理,准备了这份超全的美高新生行前手册,把大家关心的问题和答案全部打包整理好,帮助大家扫清 “临行前的小慌张”。
01 学习方面
Q:英语基础薄弱,如何快速适应全英文教学?
A:语言适应是美高新生的首要挑战,但学校通常会提供分层 ESL 课程,从基础语法到学术写作逐步提升。此外,不要担心开口出错,语言是用出来的,多练、多听、多说是提升的关键。
Q:听不懂课程怎么办?有人能帮我吗?
A:很多老师设有“Office Hour”(办公时间),你可以预约面对面辅导。也有Peer Tutoring(同侪辅导)制度,由高年级同学帮你解题或补习。千万别怕问问题,主动寻求帮助是美高文化的一部分。
Q:选课有哪些策略?如何平衡难度与 GPA?
A:选课需兼顾兴趣与升学目标。入学初期,学校会安排专门的学术顾问(Advisor)为你定课表,确保你在核心课程与选修课之间取得平衡。如果课程不适应,可在规定时间内调整或更换,务必与顾问沟通。
Q:学习压力大吗?成绩怎么评定?
A:美高注重“过程性评价”,平时的作业、小组项目、课堂参与、展示汇报、期中期末成绩都会被纳入总评,重点在于思考能力和学习习惯,而不仅是考试分数。初到美高,学会规划时间,积极参与课堂,是拿到好成绩的关键。
Q: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提升学习?
A:大多数学校配有图书馆、自习室、写作中心等学习支持空间,有的还设有College Counseling Office(升学指导中心)和学术辅导团队,为你的大学申请或升学计划保驾护航。除了常规资源,也可关注线上课程。
02 校园规范
Q:着装规范有哪些具体要求?如何准备衣物?
A:美高着装分为校服制和Dress Code 制。部分美高会配发统一校服,但更多是有明确的Dress Code。例如不能穿过于暴露的衣服、不能穿拖鞋或有政治/宗教争议图案的衣服。Suffield Academy 要求学生在正式场合穿着衬衫领带,日常可穿休闲裤和 Polo 衫。因此建议准备:2 套正装(用于演讲、集会)、3-4 件校服衬衫、舒适运动鞋(体育课必备),避免带有政治或宗教符号的衣物。
Q:课堂使用手机有哪些限制?如何管理电子产品?
A:多数学校实行课堂手机禁令,除非老师允许用来查资料或参与互动,允许使用电子词典或学习类 APP(如 Quizlet)。宿舍或休息时间可以使用,但也要尊重他人,不打扰室友作息。建议养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Q:寄宿学校的作息管理严格吗?如何平衡学习与休息?
A:寄宿学校普遍实行双轨制作息:
学术时段:早 8 点至下午 3 点为课程时间,穿插体育活动;
自主时段:晚 7-9 点为强制晚自习(Study Hall),之后可自由安排,但需遵守10 点门禁(周末可延长至 11 点)。
周末外出需提前报备、获得家长或监护人同意。遵守校规是维持良好住宿记录的重要部分。
03 生活适应
Q:住宿条件如何?如何与室友相处?
A:走读制学校的学生通常会住在寄宿家庭,学生通常拥有单独卧室,房间基本配备床、桌椅、衣柜等生活所需设施,整体居住环境舒适安全。寄宿制的学校宿舍通常是2-4人一间,男女分楼,学校会依据性格、作息等分配室友。
与室友相处方面,刚入住时可主动破冰,自我介绍,聊聊彼此的兴趣、作息习惯。尊重边界很重要:不随意动对方物品,进对方床铺区域前先打招呼;对方接电话或视频时主动回避,给足隐私空间。遇到文化差异(如饮食禁忌、节日习俗)多好奇少评判。有小摩擦别憋在心里,用 “我感受” 句式沟通,比如 “我早上容易被吵醒,你看闹钟能不能调震动呀?” 偶尔一起参加宿舍活动(如周末看电影),能快速拉近距离。真诚包容 + 清晰沟通,很快能把室友变成留学路上的 “搭子”。
Q:寄宿家庭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建立良好关系?
A:与寄宿家庭的沟通需遵循尊重规则 + 主动融入。要提前熟悉家庭作息(如晚餐时间、洗澡时段),保持房间整洁,分担简单家务(如倒垃圾、摆餐具);饮食禁忌或偏好需提前沟通(如素食、不吃香菜),避免临时挑剔。
建立关系可从细节入手:每周参与 1-2 次家庭活动(如一起烤饼干、看球赛),分享中国文化(教包粽子、讲节日故事);收到照顾时及时表达感谢(手写便签或带家乡小零食);遇到矛盾不回避,用 “我觉得” 句式温和沟通(如 “我习惯早睡,能否请大家晚上 10 点后轻声说话?”)。真诚互动 + 换位思考,能快速拉近距离。
Q:日常三餐怎么解决?如何健康管理?
A:对于大多数就读走读的学生来说,早晚餐由寄宿家庭提供,午餐则在学校食堂享用。寄宿家庭通常为学生准备富有家庭风味的西式餐点,部分住家也会根据学生喜好适当调整。
寄宿生的话,三餐学校食堂通常提供中西结合餐食,但建议新生:早餐选择燕麦、酸奶等高蛋白食物,确保上午学习精力充沛;午餐搭配沙拉和烤鸡胸肉,避免过量碳水导致嗜睡;晚餐适宜清淡饮食。
Q:需要自备哪些生活用品?
A:寄宿生:需侧重宿舍生活适配,比如 Twin size 床单、被套、枕套(美国床品尺寸与国内不同);个人洗漱包(牙刷、洗发水、沐浴露等,可带小份初用,后续本地采购);衣物除日常穿搭,需备校服、运动服、室内拖鞋;电子产品配件(转换插头、插线板,避免电压不适);常用药(感冒药、肠胃药等,附英文说明书);小物件如台灯、洗衣袋、柜子锁(保护个人物品)。
走读生:因住寄宿家庭,可简化大件物品,重点备个人专属用品:便携洗漱包;符合家庭生活场景的衣物(如家庭聚餐的得体便服);小份常用药;带一份有中国特色的伴手礼(如剪纸、书签,忌肉类 / 新鲜食品);日常通勤用品(轻便背包、保温杯)。
04 社交与心理
Q:如何快速融入校园社交圈?
A:只要你愿意尝试,社团、兴趣班、体育队、志愿活动都是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不要害怕英语不流利,勇敢打招呼、参与互动,友谊往往就从一次简单的微笑或“Hi”开始。
Q:感到孤独或想家时,有哪些心理支持资源?
A:初到美国,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文化适应期”。多数学校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Counseling Services),鼓励你主动预约咨询,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定期与家人视频通话,分享生活点滴,也能帮助你保持情感连接,缓解思乡之情。
Q:如何参与文化适应项目?
A:多数学校设有国际学生办公室,定期组织活动,如展示各国传统服饰、美食;有的学校会设有跨文化工作坊,帮助国际生学习西方社交礼仪(如餐桌礼仪、节日习俗)。
05 行前准备与入境通关
Q:入境时必须携带哪些核心文件?
A:需将以下材料随身携带(不可托运):
护照及 F1 签证页(有效期≥6 个月)
I-20 原件及 SEVIS 缴费确认单(2025 年费用上调至 $400)
疫苗接种记录(需包含两针 MMR,间隔≥28 天)
学校录取信及课程大纲(中英文对照版)
国际保险单(覆盖医疗、牙科、紧急撤离)
Q:行李打包有哪些禁忌?如何科学规划?
A:禁止携带:新鲜水果、肉制品、液体超过 100ml 的物品。建议:
衣物按季节分装(秋季需带风衣,冬季需羽绒服);
药品携带中英文说明书,感冒药、胃药各备 2 周用量;
电子产品:笔记本电脑、备用电源、降噪耳机(图书馆必备)。
Q:入境时遇到海关审查,如何应对?
A:入境美国时,海关官员(CBP)通常会询问一些基本问题,比如:“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visit?”(你来美国做什么?)、“Which school are you attending?”(你去哪所学校?)、“Who will be supporting your expenses?”(谁负责你的开销?)等。
回答时保持诚实、简洁、自信 即可。尽量用英文回答,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如I-20表格、录取通知书、资金证明等),态度友好、配合检查,一般都能顺利通关。自然表达就好,紧张反而容易引起怀疑,放松心态才是通关关键!
Q:抵达美国后第一步该做什么?会有人来接机吗?
A:落地美国那一刻,别紧张,你并不孤单!请留意手举牌、接机标识,或按照事先发送的联系方式与指定人员保持联系。顺利会合后,老师会协助你前往学校或寄宿家庭,并引导你完成入住登记、健康检查、校园参观、入学培训等入学流程,帮你一步步适应新环境。
为了避免临时找不到人或航班变动带来不便,建议你在出发前将学校联系人、接机信息等关键信息保存至手机和纸质备份两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06 安全与健康
Q:生病时如何就医?医保如何使用?
A:学校医务室可处理小病症,如感冒、发烧。严重情况会安排前往诊所或医院就诊。赴美前需购买覆盖全面的国际学生保险(含门诊、住院、牙科、急诊等)。记得带好常用药品及中英文药品清单。急诊处理,拨打 911 后,20 分钟内可获急救,但需自行承担 $2000 + 费用,因此务必购买包含急诊的保险。
Q: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A: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联系你的学术顾问(Advisor)、宿舍管理员(RA)或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Office),他们都是你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同时,学校一般会设有24小时值班电话和完善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你在突发状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帮助。
Q:遇到校园霸凌或安全威胁怎么办?
A:第一时间联系宿舍管理员(RA)或国际学生办公室;证据留存,保存短信、邮件、照片等证据;若情节严重,通过学校联系当地警局,部分州(如加州)对校园暴力有严格处罚条款。
Q:如何管理财物与零用钱?
A:建议抵达后 1 周内开设美国本地账户,选择无手续费的银行(如 Chase College)。使用Venmo进行日常支付,每月预算控制在 $300-500(含餐饮、文具)。下载Mint等记账 APP,实时监控支出,避免超支。
07 家长支持
Q:家长如何远程支持孩子?
A:定期与孩子沟通,建议每周约定时间进行视频通话,时长 30-45 分钟;通过学校 Portal 查看成绩,每月与学术顾问沟通;有条件的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工作坊,学习西方教育理念。
Q:如何处理中美教育差异带来的冲突?
A:美高强调过程性评价,而国内家长更关注结果。建议理解 GPA 构成(作业 30%+ 课堂参与 20%+ 考试 50%),避免仅以分数论优劣;支持孩子参与课外活动,如体育比赛、艺术展演,这些经历对大学申请同等重要。
Q:是否需要提前规划留学资金?
A:是的。2025 年签证政策新增资金证明双轨制:
方案 A:冻结存款(覆盖第一年费用 1.2 倍);
方案 B:提供父母 24 个月工资流水 + 纳税记录(需体现稳定增长)。
赴美留学不仅是学业的转轨,更是一场心智独立的成人礼。通过系统规划、主动适应和资源整合,新生一般可在 3-6 个月内完成文化过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家长则需调整教育观念,从 “监督者” 转变为 “支持者”,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