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研申请的众多环节和要求中,标化成绩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算是个申请上的优势。因为整体来看,国内小伙伴还是很擅长考试的。
但近几年尤其是疫情发生后的这几年里,高校们淡化了对标化分数的执念,转而加深了对“综合素质”的看重。
而关于这一部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科研/实习经历。但事实不仅于此。
美国大学更趋向于应用更多的一些能够反映出你的能力水平、学习水平的因素来恒定一个学生的优秀程度。同时,这个要素要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能够足以支撑你是一个优秀学生结论的证据。
因此,在看过很多申请案例后我们会发现,美国研究生的录取除了愈发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水平(哪怕只有提升过程,并没有一个论文成果),还有GPA及其质量,在这而这之后才轮得到其它因素。
招生委员会往往对申请者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他们想知道该生的兴趣、激情和成就。他们想看到的是,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了成功,你能够在压力下茁壮成长。他们想要了解你过去的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目标的。你被他们的大学录取又将如何帮助你实现未来的目标。
因此,招生委员会需要你成功地将你过去所做的事情与你将来想要做的事情以一种连贯和可理解的方式结合起来。展示这些信息就需要你用学校的经历和成绩证明你过去能够作为一名学生取得成功,并通过科研实习等项目展示出你的兴趣所在,能力提升的可能,并用文书进一步阐述你的未来方向。
而GPA也就是你本科的学业成绩,美国大学认为这个是你的“主业”,是你长期表现的呈现和学生潜力的标志,是上述所说的,证明你过去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因此,虽然实际要求各不相同,我们在官网上最多见到的也只是3.0以上这个简单的要求和描述,但实际上很多排名靠前的学校录取学生的GPA要在3.3+,博士课程的GPA最低为3.3-3.5。
而顶尖学校对于学生的GPA要求就更是严格。排名50左右的学校,3.3以上算是“及格线”,甚至不太够看。排名前20的学校要求更高,GPA普遍要求在3.6以上。统计显示,哈佛大学平均学生的GPA为3.85。即便是它排名不怎么高的工程学院,录取平均分也能达到3.8+的水平。
当然,并不是GPA一味的高就是好的。因为不是所有GPA都是同数同质的。如果你选了很多“水课”获得的4.0 GPA,和在专业课程上获得的3.4 GPA成绩单相比,其体现的学生能力是绝对不同的。
但是,相对来说,不“水”的课程也都会比较难。不论是在中国上大学还是美国上大学,保持GPA分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能对于美本学生来说就更具有挑战性。虽然美国大学可能一定程度上更加认可美国大学本科的GPA成绩履历,但在美上大学要面临语言方面的困难和学校课程考核模式的不同。
美国的课程要求非常严苛,一个学期里面教授会下达各种各样的作业和任务,以监督学生每个环节都有在认真学习,这些考核方式通常包括:课堂参与度、家庭作业、小测、论文、多个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组作业。课程中下达的所有任务的分数都会构成期末的总GPA。
中国学生长期在国内教育下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文化融入困难等原因,也会导致中国学生在公共演讲、逻辑思维、写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等方面,较美国学生会呈现较大的弱势,所以在课堂参与度、期中期末考试、论文和小组展示中得分都很困难。
因此,首先我们在语言上要注意,托福不是终点,真正在美生活学习所需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尽早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公共演讲、表达辩论的能力。这点对于不论是美国本科学生还是国内未来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
还有,就是在选课方面,我们要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同时,有策略的选择课程。并且美本学生在一开始时不要选择太多的课,要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并且可以在Rate my Professor网站上查一下相关教授的授课风格。而国内学生在大一大二的一些通识课程中,可以询问一下学长学姐后再选课。
而在专业方面,我们一定要努力,在课程中有良好的表现。美本学生到了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一般会有一个学术顾问给学生指导。
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而在中国的大学课程中,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 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不论占比如何,这块的分数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