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请,如何选专业?

美本申请,如何选专业?

从专业设置来说,美国的学科设置基本分为六大类,即文社、理、工、商、法、医其中本科阶段是没有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只有研究生阶段才会有。但这只是大体上的划分,并不能涵盖美国所有大学的学科设置。文和理和我们国内大学的学科设置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来说,社会科学,语言类,历史研究类,传媒类学位归于文科,而基础科学,试验科学,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归入理科。中国学生比较倾向选择的经济学,根据课程设置不同,有可能归于文科,也有可能归于理科。

除去艺术类专业之外,多数综合性大学为本科生开放的专业属于在以下3大学院:文理学院(Arts and Science)、工程学院(Engineering)、商学院(Business)。个别专业出色突出的学院会单独独立出来:如UCB的化学系,西北大学的新闻系等。其中,文理学院下设专业最多,因而录取人数最多。商学院和工程学院相对而言录取人数有限,竞争更加激烈。

在专业发现与确定的过程中,核心思路是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出发,深入探索调研,了解一个专业的各个方面,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并最终确定专业的选择。

1.了解专业申请难度

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大学,申请难易程度区别很大。一些专业对学生要求很高,比如说卡内基梅陇大学整体录取率在15%左右,但计算机学院录取率只有4%,再比如UCLA的整体录取率为12%,但护理专业的录取率仅为2%!其他的专业如教育、传媒和法律专业,很多大学要求的托福成绩会比其他专业要高。康奈尔大学的工程专业会要求学生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上的成绩要有优势。如果学生能够应付所选专业的技术深度,学生才能够做出决定。

美国大学官方颁布出来的录取标准和录取率,并不一定代表着申请者目标申请专业的录取标准和录取率。尤其是以下专业:商科,工程,传媒(UCB、UCLA、康奈尔、卡梅、弗吉尼亚、UIUC,基本都是工程学院录取率明显低于综合录取率)。这些专业都会有自己的录取率和录取标准,对于申请以上专业的学生们要慎选。

2.结合兴趣和特长

在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之下,招生官在筛选候选人时,常常并不关心是不是做了足够多的活动,而是更关心:为什么要做?你是否具有好奇心?你是否知道和理解某个领域在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你是否能够跟别人分享知识?你是否有广阔的资源获取能力?

招生官之所以如此关注学生在某领域的兴趣和投入的热情,是因为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通过兴趣来结合学术、科研、创业、公益等领域,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可以展示自己持久投入热情的坚持和品格,还能更全面地向大学展示自己对某学术领域的深度兴趣并为后续确定相关专业打下基础。

比如说,一个学生理科比较好,而且也有相对明确的兴趣,那么他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在申请的时候选择什么专业,如:数学,物理,机械工程等等。在高中阶段也参加了相应的很多竞赛以及活动,有足够的背景去说明支撑自己的兴趣方向。这种情况,申请者可以明确申请专业,文书写作的时候why major这种题目也可以有很明确的方向以及丰富的细节。

3.了解申请专业的匹配度

美国大学招生官对学生一般采取综合评估的审核方式,他们先通过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来建立起申请者的整体形象,再一项项审核申请者是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人。

虽然我们都说要注意申请形象的多元化,比如申请理工科的男生,如果还会吟诗作对,一定能给招生官留下不一样的印象。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探索的领域也会有一定的关联性。与个人申请大方向关联性不大的探索,只能作为申请形象的补充,所做活动不宜过多。

一个热爱思考世界本质未来要学哲学的人,怎么会参加那么多的经济或商科竞赛呢?所以为了保持申请形象的统一性,建议大家在探索阶段,领域不要跨度太大。尽可能多选择有关联性的领域,来加强个人特点与申请专业的匹配度,比如社会学和人类学、大数据和统计学。

4.不要扎堆所谓的热门专业

很多孩子一冲上来就会说,我要去读商科,读经济专业,而且理由常常是认为这样的专业好就业,薪资水平高…其实这些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有很大的误解,也不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就一股脑的觉得这个专业好。另一种情况是,喜欢打游戏就想学计算机,但是申请计算机专业的难度比别的专业高很多,而且也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切记不要扎堆热门专业,还是如上面所说,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对学校的排名地理位置文化氛围等因素综合考虑。

5.对专业的成长性和变化性有很好的了解

有的专业,是经验型为基础的,总体的走势和变化不大,经验越长越吃香,例如会计。这类的专业刚开始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薪水并不高,但是随着经验的增长,薪水和职位逐渐提高。而且,这个专业相对来说变化和革新会比较少。而有些专业。例如计算机,属于技术创新类学科,从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方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一个人学习能力比较强,有前瞻意识。故此,家长在孩子美国留学的时候是否能够把孩子的性格与专业的成长性变化性结合起来,这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6.要考虑专业的可转移性

所谓可转移性,就是一个专业是不是能够将该专业的技能转移到其他交互学科上去。例如数学和计算机,不仅可以在本专业就职,也可以转到金融工程,到银行就职。例如会计,不仅可以未来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可以从事银行或者证券等金融行业。这种可转移的专业,实际上给学生毕业之后的就 业面放大,能够在多种选择的情况下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

7.基于未来发展前景选择

曾经,经济金融类专业是众多院系中的大热门,现在,CS/EE等才是真正的抢手货。有的专业,在美国的工作前景很好,但是在中国未必。而有的专业在中国的前景不错,但是美国就一般般。这些都是家长和孩子可能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和学生未来在哪里进行发展息息相关。例如,会计和金融专业,美国和中国的前景都不错,这类专业就是很多家长普遍为孩子选择的专业。而有的专业,例如护理专业,在美国的前景很好,但是在中国就不是那么吃香,这种专业就比较适合希望毕业后继续在美国发展的孩子学习。如果想留在国外,尽可能选择STEM专业或者国外较容易就业的专业。比如经济就不算是一个好在美国就业的专业。因此,专业在中美两地的走俏程度,实际上也左右着家长和孩子的专业选择。

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确实占据薪酬榜首,但不同专业的薪水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学生和家长们很清楚哪种专业的薪水最高,但对这些专业内部差异的程度没什么概念。真正能喜欢并坚持投入一样事物,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纯粹的一见钟情的作用,而是我们在探索一个兴趣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打破自己的认识和能力边界,在尝试、挑战与创造中感受到了成就感。

对于低年级家长,孩子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方向,那么非常好,就按照他喜欢的路径去设计活动和规划,不要因为孩子选的专业热门或者难申,让孩子换方向,当然,可能会安排一些交叉学科,让孩子有意无意的去接触一些新的学科方向,这样可以在后续的申请当中埋下可变通的种子。

对于没有清晰专业方向的孩子,倒也容易。先和他/她交流下专业的概念,各个领域到底做什么的,需要学习什么,看他的兴趣。再找顾问老师帮助合理规划,和他/她交流,尝试他/她可能喜欢的专业方向。

最怕的是家长按照自己的意向给孩子安排热门的专业,因为家长认为必须读这些专业才有可能有饭吃。其实这样是很麻烦的,如果家长强加专业选择的意愿到孩子身上,很容易导致孩子在本就不感兴趣的学术领域做再多课外活动,也很难产出高含金量的成果。

如果孩子即将迈入申请季,理论上可以对自己考虑过的每个专业进行调研,做一个选择,或者在申请季与顾问交流。

家庭背景强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人文学科,以后做领导。家庭背景一般的孩子,可以学习工程类学科,以后凭自己的一技之长闯世界。

完全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的理科孩子,可以考虑数学,统计,计算机等学科,为以后改专业做准备。

完全不知道未来做什么的文科孩子,可以考虑经济,法律和政治学等学科,以后可以在相关领域做调整。

越是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越是要多学一些技能,这样以后调整的时候才有灵活性。

总体说来,美国大学认为专业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生都可以持续进行的过程。大学鼓励学生要积极自我反省,从而做出明智的、适合自己的选择。在美本申请前,学生一定要非常清晰和自信地回答这些问题,并有亲身经历为事实依据,才能真正地将学术兴趣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其盲目随流地为了申请而申请,不如沉下心来看看自己,为了自己做申请才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