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课程是世界三大国际课程之一,另外两个是A level课程和IB课程。大部分选择AP课程的学生会申请美国的大学。目前世界范围内,美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较为领先(虽然这一点在QS最新排名上体现不出来),所以很多学生选择AP课程来申请美国的大学。但严格来说,AP课程应该是美高+AP课程,即三年制或四年制,以美国高中的课程为基础并加上开设AP课程。一般来说,AP课程多为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大学申请专业的需要来选择AP课程。
很多学生在进入AP学校之前对AP课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家长可能也是一知半解的。更多的可能都是被学校的录取结果所吸引。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国际学校后也很多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成绩下降,学习热情不高;特别重要的就是缺乏规划,很多高一高二要完成的活动到了高三申请时候才发现没有完成,补做也来不及了。笔者长期任职于沪上TOP的国际学校,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教学和班主任的经历,探讨一下转轨AP课程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以始为终的方式考虑整个三年的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学包括家长需要以最终的大学申请所需要的材料来规划自己/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同于国内大学录取的先高考然后填报志愿的录取方式,国外大学普遍采取申请制,即大学综合考虑考生的申请材料,然后给出是否录取的结果。而申请材料的准备贯穿整个高中三年。
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一般包括:GPA成绩,托福成绩,文书,推荐信,SAT或ACT成绩,AP考试成绩,学术竞赛成绩和学校笔试和面试。
1.1 GPA成绩
在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就是GPA成绩了。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绩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所有学习的课程的平均成绩。同学们学的每一门课都会有一个百分比的分数,然后不同的分数对应不同的等级(即A+,A,A-,B等等),不同的等级对应相应的绩点。比如说物理成绩为95分,等级为A,绩点为4.0. 然后所有学科的平均或者加权平均即为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绩点)。Ap学校有个卷王说法就是三个4:睡四个小时,喝四杯咖啡,GPA4.0.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高中的各等级的分数区间可能并不相同,加权的方法也会有区别(一般使用课时数加权),而且有些高中的荣誉课程和AP课程在计算绩点是会加1处理(即本来拿3.0现在加一变4.0).为了规避这些带来可能的不公平,一般大学会重新计算大家的GPA。
在高三第一学期申请大学的时候,一般需要提供从九年级(转轨的同学的初三)到12年级(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的成绩,剩下的一个半学期成绩待高三结束后补交给大学。为什么要提供九年级的成绩呢?主要原因是美国高中为四年制,即九年级到十二年级。所以国际生在申请时候也需要提供从九年级开始的成绩。
再强调一次,GPA几乎是美国大学申请最关键的因素了(没有之一)。所以,卷起来把。。。
1.2 托福成绩
托福考试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数都是30,加起来总分120. 一般申请还不错的大学,托福总分至少要达到90分,头部大学最低要求普遍在100分以上,个别还对每个部分的分数有要求。
对于托福的准备,我只能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我教过的学生里有轻轻松松118的,也有11年级了还不到70的。我的建议是,转轨的暑假,先做个模考测一下,搞清楚自己的起点在哪里,目标在哪里,制定备考计划并且坚决执行。最怕就是听信别人的,“托福有手就行,随便搞搞裸考也行”,不学习,不准备,到时候就有多大脸,现多大眼了。(真的有小朋友就是裸考轻轻松松110的,但是学霸的代表性其实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学霸的学习经验是最没用的)。
1.3 文书
这个文书的写作非常专业,一般学校里会有升学指导老师教你怎么去准备,也会帮你改。很多学生也会自己在外面找留学中介机构帮着准备(除了准备文书,还帮你策划文书需要的活动)。从我的认知层度来说,文书有点像求职信,也就是你写出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然后写出证据支持你的选择,或者说提出人家选你的理由。你需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说你需要一些活动来证明自己适合这个学校,这里面包括竞赛,项目,活动等等吧。举个例子,大概五六年前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课外做了一个去斯里兰卡做当地孩子营养状况的调查。这个活动和他的营养学专业的申请就很匹配。(大家可以猜猜花了多少钱)
1.4 推荐信
高二暑假,高三开学开始准备,通常由学校老师提供。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给老师留下比较好的印象非常重要。
1.5 锦上添花组(非申美国前30学生其实不需要这些材料,先把前几个搞好才是王道)
包括AP考试成绩,SAT或ACT成绩,学术竞赛成绩
先讲讲AP考试吧,每年五月考一次,是一个统一的考试,高一,高二和高三都能考。AP考试有很多门可以选。但是从申请美国大学的角度来说,只有高一和高二考的才有用,因为只有这两个时间考的能够高三申请前出分。现在据说有些学霸九年级就考AP了,我只能是respect。说个有意思的,就是一个同学虽然读的是美高+Ap,但是其实可以一门AP都不选,都不考,也不影响申请。我的很多申到30-60名学校的学生,就是一门AP成绩都没有的,也不影响申请。反过来说,AP多学几门,肯定对卷名校是有好处的。现在这个多学几门是几门呢,大概是十门左右吧。如果要卷的话,还需要保证你的成绩大多数是5分,可以偶尔有个4分。(AP考试满分5分,最低1分;5分不代表卷面上所有的题都是对的,只是说明你超过了5分的卷面正确率标准)
再说说SAT或ACT考试吧,这两个本质上都是学术水平考试。ACT考试总分为36分,分为四个部分:英语(English),数学(Math),阅读(Reading),和科学推理(Science Reasoning),作文为选考。SAT 考试总分为 1600 分,分为阅读(400分)、文法(400分)和数学(800分)三个部分,另有总分为 24 分(阅读理解8分,文章分析8分,英语写作8分)的作文(选考)部分。这两个考试,大家一般都是在高二和高三申请前的时候刷出自己的最佳成绩。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考试几乎是等效的,大家考一个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考试也是锦上添花的,不是一定要考的,特别是目标不是TOP30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不考。话又说回来,如果有精力的话,还是建议能卷尽量卷,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菜呢(开个玩笑)。
学术竞赛成绩(各个学科都有2-3个含金量较高的竞赛,参加竞赛取得好成绩在申请中会有加分,含金量较高的竞赛一般在高二的两个学期进行)
2.重视英语。
既然选择了体制外这条路,也就意味着高中,大学乃至后续硕士博士的学习(笔者学生很多都在国外学习到硕士阶段)英文都几乎是唯一的学习载体。所以对英语学科必须要给与足够多的重视。短期,即三年的周期来看,通过托福考试是最重要的目标;短期的另一个目标是能够读懂各个学科的题目和能够用各个学科的学科语言来回答问题。长期来看,应该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母语水平作为目标。
3. 重视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
我要给这一点打上一个大大的*号。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所有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里GPA是最重要的,而每个学科的成绩就是由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累积起来决定的。和体制内不同,体制内爸爸妈妈一般通过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判断骂不骂你或者揍不揍你,而美高的每一学期的各个学科成绩通常由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综合决定。举个例子,笔者曾经任教的学校,每一个学科的成绩构成和比例都不一样,笔者教的AP physics 1,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平时测验占20%,期中考试25%,期末考试25%。如果平时作业没有好好做,或者课堂上调皮捣蛋,即使期末考试考的很好,也有可能无法得到一个优秀的成绩。
通常美高都会有一个成绩系统,实时的显示学生到目前为止的各科的绩点和GPA(平均绩点)。所以每次考试后,大家一般都会像开盲盒一样打开自己的系统查看成绩,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通常是尖叫声,骂声和嘲讽声混杂)
这也是为啥,相比于A level,美高是比较紧张的原因。因为首战即决战,每天都算数,学生必须在一个学期内都保持高度的专注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对于要拿A的同学,可能一次考试特别差,窟窿就补不回来了。反过来说,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学校看重GPA的原因,排除学校或者老师放水的因素,GPA确实能够最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
对于GPA,最怕的就是到了高三要申请了,才猛然发现自己的GPA低到不像话,那到时候也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写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三页了。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美高+AP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既有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的课,也有文科的课(经济,文学,历史,艺术,地理)。虽然有选修课这一安排,但文科和理科的课不可避免的是都要学到的。GPA算起来是不管文科理科的,是都要算在内的。当然了,不同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会有不一样,入学前最好能多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