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软硬性条件对美国留学申请的影响有多大
美国硕士的申请材料分为硬性材料和软性材料。
硬性材料 通常指标准化考试成绩,包括托福/雅思、GRE、GPA等,是评估学术能力的重要指标。
软性材料 则涵盖了更广泛的经历和能力展示,例如交流交换、科研、论文、实习等。
然而,你是否考虑过广义的申请材料包含哪些内容?事实上,所有影响你申请结果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广义的申请材料范畴。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你的学校背景
- 海外教授的人脉资源
- 个人研究经历
- 指导科研的导师背景
- 论文发表的期刊质量
- 工作经历及所在公司的行业地位
- 推荐人的学术或职业声誉
- 标准化考试成绩
这些点共同构成了你的申请竞争力,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最终的录取结果。
至于常规的申请材料,这里不再赘述。下一章将专门讨论文书写作。本节重点在于揭示一些常见的忽略性问题,以帮助大家避免疏漏。
你的学校背景 很难改变的出身
我们不同的申请者处在不同的学校背景下。
如果你的学校非常好,你一定希望海外院校审核的时候看重学校背景,可以给你多加分;
如果你的学校背景不是很好,你就希望海外院校仅仅认识北大清华,其他一视同仁。
可是很抱歉。海外学校对于你的学校背景认可度并不因你的意志的转移而转移。
由于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学生申请美国高等院校,于是录取委员会手里通常有完整的中国大学排名表。他们将北清分为一类,重点211 985(如北航、上交、复旦、浙大等。如果是理工科哈工大也算重点211 985),其次是非重点211 985,再然后是211类。
如果你申请商科,上财和央财的211通常要比其他211好很多,申请结果不亚于普通211 985的商科学生。
所以出身就是出身,这是一代又一代的校友在海外打拼的结果,不随着中国还叫不叫211 985而改变,即使取消了这个称谓,依然无法改变这类学校在美国录取委员会心中的位置。
另外从每年录取速度也能看出来,海本优秀学校及北大清华的学生美国院校发放录取速度是最快的,其次是重点的211 985,然后一次类推。
所以请不要拿普通大学85的均分和重点大学85的均分来比较,你们的申请结果是不同的。
你的人脉关系 请认真把握和经营
这个人脉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你在国内的人脉,带你的教授在国际的名气大小,Ta是否有海归背景,你所处的实验室是否是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二部分是你是否有海外强大的人脉背景,你海外的人脉背景对你的认可度,这些东西都决定着你的未来。我们不可否认,不同的出身拥有不同的资源。
曾几何时有位学姐连GRE和托福都没考过,就拿到了Columbia传媒专业的录取,因此名动一时。
当年的哥大传媒那是美国的No.1,据说因为和哥大传媒的系主任经常一起吃饭,这种案子放到现在虽然没有参考性,也不存在了,但是这也能看出来人脉还是有作用的,现在虽然标化少不了你得考,然而有人脉,考过线就可以录取的确还是存在的。
所以不要觉得中国人讲关系,外国人也讲关系的。
都是人,熟悉的总比不熟悉的用起来顺手。所以无论是交流,交换,还是花钱买来的海外科研机会,都请认真把握。
你的科研和论文 按照申请方向匹配
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背景提升怎么做,只是知道要做科研,做论文,但是怎么做,去哪里做,做到什么程度?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首先做什么,同一个专业方向在不同的学校是有不同分支的,关于做什么你得先查询学校,按照学校的分支要求来匹配合适的科研。
其次去哪里做,首先我推荐你们教授的科研项目,国内的很好套的,国外的可能有点难度,海外教授手里的科研不好拿得到,教授比较认死理,你不行我就不考虑你,连试试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市面上面的背景提升项目。我以后会专门出书来讲背景提升的项目。
再然后是做到什么程度。最好能够有结果,所谓的有结果就是这个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突破性的发现,如果明确有结果那就只能是论文了,所有人做项目都是冲着两点去的,一点是发论文,一点是继续索取科研经费。换言之一点换名气,一点换钱。所以论文就是科研成果的体现。
尤其是申请博士的学生请注意,论文也就是俗称的(paper)是一定要有的。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能充作申请材料,只有SCI和EI(国际版)的论文最有优势,如果没有最起码也应该是国内的著名期刊的论文,最好是英文版。
如果也没有那就算了,一般的论文作用真心不大,就是充数的。你要是实在没数可充了,拿来用用也行,但是不要指望能起多大的作用。
科研和实习的作用 孰轻孰重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科研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实习,为什么这么讲,对于一个本科生而言,企业是要追求效率的,没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带你上有难度的重点项目,这是众所周知的,海外的录取委员会也很清楚的。一个本科生能在企业做的工作是很基础的,无论你是世界500强还是普通企业,而且企业越大,工作越基础。君不见四大的实习生主要是端茶倒水,打印复印的么?这还是商科,更别提理工科了。
但是教授不一样,教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他能带领的都是学生,无论你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大家都是学生。
所以教授能给到你的工作都是有难度的,不会简单的把你当成打杂人员。再加上你在学校好几年,每天都能去干活,所以做的工作是很有技术含量的,这点和去企业不一样,企业用的大部分人是有多年工作经验,身经百战的人,你一个小喽啰,进去后是得不到什么重点使用的。
因此强化科研,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去实习,当然如果你连科研都拿不到,估计让你独立找实习也是天方夜谭,就算家里找关系把你塞进去,那人家也就是客气客气你而已,孰轻孰重,大家自己掂量。
但是商科不同,商科最主要的是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实习也可以。
当到了大三的时候,每个学生都非常希望能得到著名企业的实习,但是如果你大一大二没有积累,为什么大三那个好的岗位要给你呢?
所以如果是一个商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请你去一些没有名气的企业去找一份与你未来申请专业相关的实习吧,然后大三的时候定能进一家大企业了。
你的硬性成绩 GPA GRE 托福/雅思
你的学校背景和你的GPA决定了你的申请范围,比如申请TOP多少到TOP多少的学校。很多学生喜欢问,语言和GRE成绩能不能弥补GPA的不足。说不能也不对,说能也不对。
你的GPA仅仅是决定了选校范围,但是不能决定在这个范围内往上走,还是往下走。
你的标化就是弥补了这部分。
但你不能简简单单认为,一个好的语言成绩和GRE成绩可以将一个TOP50开外的GPA拉到TOP30的院校,这不可能。以现在美国录取情况来看,如果你不是重点院校,你的GPA不过3.5你很难录取到美国的顶尖院校。所以标化成绩不能疏忽,但是也不要认为他能起到翻身的作用,其他的软性背景也一样。
因此如果你的学校不好,请加强你的GPA。在GPA足够高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申请一个能力能及的范围内更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