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News谈美国大学申请新趋势,标化成绩为何卷土重来?
为应对新冠疫情期间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考试中断,美国多所大学实施了“可选择性提交考试成绩招生政策test-optional admission policies,后简称‘可选政策’”,即允许申请者决定是否提交SAT或ACT成绩作为申请评估的一部分。
部分学校当即表示这一变动只是暂时性的。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2022年3月就宣告:在未来的招生周期中它们将重新要求申请者提交SAT和ACT标化考试成绩作为硬性衡量标准之一。
而在2024年初,更多学校响应了标化成绩强制提交的政策复萌,其中包括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位于罗德岛的布朗大学和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大学。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也继而宣布取消可选政策,但附带了一项条件:申请者可以选择提交他们的高级预科(AP)或国际文凭(IB)考试成绩,ACT和SAT成绩不再作为唯二权威性的标化成绩。
麻省理工学院招生和学生经济服务处的负责人斯图·施米尔在学校网站的一篇博客中写道:“我们的研究表明,标化考试成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所有申请者的学术准备情况,同时也帮助我们识别那些缺乏高级课程或其他丰富机会的社会经济弱势学生,这些学生的能力往往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展示。我们认为,强制要求提交考试成绩比可选政策更加公平和透明。”
从传统惯性而言,标化考试成绩是招生决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在只有少数大学和学院——多数为常春藤盟校等一些录取要求极为严苛的学校——重新要求提交标化考试成绩。全国公平和开放测试中心(FairTest)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25年秋季的招生周期中,超过80%的美国四年制高等院校依然不会强制要求SAT和ACT成绩,即便申请人提交了相关成绩,招生部门也不会将其纳入衡量因素。
为什么部分大学选择重新恢复标化考试要求?
根据部分机构的内部研究,决定从2025年秋季招生周期开始恢复标化考试成绩提交的原因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观点类似:标化成绩更能可靠地预测候选人在大学中可能达到的学术成就,相比之下,仅凭高中成绩无法对此提供准确判断。
“考虑到不同高中的评分标准和评估方法大相径庭,我觉得恢复标化成绩强制性提交这一决策并不意外,”IvyWise大学录取顾问罗宾·米勒说。“从大学招生的角度看,标化成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术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申请者之间的竞争。”
她进一步指出,恢复这一要求的另一个原因是,近年来许多来自较低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提交申请时选择不提供考试成绩,可实际上,这些成绩反而对他们的申请能产生积极影响。
“提交标化考试成绩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学生高中环境的信息,”米勒解释道。她曾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和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从事招生工作。她表示,在衡量某所高中的平均考试成绩时,某申请人成绩若能从中异军突起,那就得以积极地影响其被录取的可能性。”
部分招生专家还表示,要求提交考试成绩也为招生过程增添了更多透明度,因为关于“可选考试成绩”的含义,实际上存在一些混淆。
布朗大学招生副校长兼本科招生院长洛根·鲍威尔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在全球疫情期间实施的可选政策给大学申请流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混乱和误解。我们要求提交标化考试成绩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申请家庭提供明确的信息——我们会考虑考试成绩,但这只是我们整体招生评审中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可选考试成绩政策的影响
米勒表示,对于那些选择不提交SAT或ACT成绩的申请者来说,可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让他们能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课外活动、学术课程和撰写大学申请材料。
“对于提交考试成绩的学生,如果他们的成绩表现优异,并与其他申请条件相符,他们就更有可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于可选政策潜在好处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成为了共识,这一政策确实导致了申请人数的增加。
FairTest的相关负责人阿基尔·贝洛指出:“研究一再表明,可选政策一经推出,许多学校的申请人数,尤其是来自少数群体的申请人数都有所上升。虽然目前还没有更为权威的数据佐证,但通常的趋势就是:如果你拆除了某个固化门槛,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人试着想闯一闯。”
他还补充表示,恢复标化考试要求将对学生造成不平等的影响。
贝洛说道:“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将产生寒蝉效应,进而导致申请人数减少。有些学生在看到平均考试成绩后会想,‘我肯定申不上这所学校。’而另一些学生则会说,‘这是我擅长的领域,而我也能负担得起备考费用。太好了,这将让我在那些无法准备考试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关于可选考试政策引发的意外后果,来自圣地亚哥的教育咨询公司Hamilton Education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汉密尔顿表示,尽管申请人数有所增加,但这并非没有代价。
他指出:“可选政策的初衷是对学生有利。虽然,整体来看,招揽更多申请者对大部分美国大学而言也是有利的。而这也迫使着美国大学尽快建立全新且有效的评估体系,而这些评估体系通常还需要同步给那些来源外部、兼职、按小时计费的辅助阅卷人,他们的评估方式与传统阅卷人必然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辅助阅卷人的收入是按审核的材料篇数计酬。因此,在招生办出现多达15,000、20,000甚至30,000份额外申请材料的时候,每份申请所能获得的关注和评估就会变得不够全面,甚至缺乏深度。”
如何应对招生要求的变化
米勒表示,看到更多学校重新要求提交标化考试成绩并不令人意外,但更多的学校选择了长期保留可选政策。
“这可能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复杂的大学招生环境,”鲍威尔说道。他建议学生们“继续专注于在严格的高中课程中努力学习,参与能展示自己额外优势的课外活动,同时制定一份经过仔细考虑的潜在申请大学名单。”
通常,大学会在未来的申请周期前大约九个月到十八个月之间公布其招生要求,贝洛指出。
“学生们必须明白,他们不能仅依赖传言、历史信息或父母的经验,”他补充道。“他们需要在进入高三这一节点乃至整个学年内不断检查招生要求,来确保自己符合梦校的所有入学条件。不过,谁又能保证自己提前三年、四年或八个月就笃定了要申请哪些学校。这无疑让申请事态变得更为复杂。”
学生是否应该向适用可选政策的大学提交成绩,取决于几个因素。对于那些在竞争激烈的高中就读、志向高远的学生而言,过于字面理解可选政策可能会是一种“战略失误”。
米勒建议申请者查看自己成绩是否处于其梦校被录取学生的“中位数前后50%”范围,也就是25%到75%之间。
“一般来说,若学生的成绩在这个50%的范围内,提交考试成绩通常是个明智的决定。当然,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具体分析,”她表示。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相较于他们所在高中的平均成绩表现得很好,即便该成绩稍低于中间50%的范围,这仍然可以是促使学生提交成绩的另一个理由,前提是他们申请的学校适用可选政策,”米勒说。“他们应该提前与学校顾问沟通,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