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两年不要,这两年又要了?名校到底在用SAT成绩衡量些什么?

为什么前两年不要,这两年又要了?名校到底在用SAT成绩衡量些什么?

事实:     

现阶段SAT的需求较前两年有了较大回升,因为随着一批在疫情期间没有被SAT洗礼过的同学在highly selective的学校中逐渐进入高年级,学校也开始意识到教学进行的“不顺畅”——教不会!      SAT考试成绩好也许并不代表同学一定是个很好的candidate,但是SAT成绩不好/没有,很大程度上说明同学在文字分析中可能有问题,积累不够。

现阶段针对SAT考试的宣传,比如:考试时间变短、题目变少、整体阅读难度下降等,是真的吗?

事实:

1. 随着2023年国际考区的实践,SAT机考难度日臻稳定。虽然机考和纸笔考试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这种差异可以忽略不计。2023年国际考区实施机考改革的同时,北美考区还是原有的纸笔考试,其目的就是以纸笔考试的难度为准绳去调整机考版本的难度/分数,使其可以与纸笔考试的难度/分数相符;

2. 时间来到2024年,我们观察到同学们的分数相较之前在下降——3月SAT考试,海淀区两所头部校整体平均分数都在1430+,西城区头部校平均分为1480+;

3. 个体案例中,我们从一些途径得知很多托福110+的同学没有取得与托福成绩相匹配的高分:长三角头部国际校高一115的同学,学习SAT近一年半,3月份的成绩只有1470;海淀区头部校一位同学12月SAT 1440,经过寒假准备成绩不升反降,3月SAT 不到1400;另一位自学SAT的同学认为3月可以达到1550+,实际考试不及1500……这些例子佐证了一点:目前SAT考试难度不但没有变简单,反而越来越难,遴选度越来越高;

对于SAT考试,我们应该相信什么?

事实:     

非常值得相信的是,托福成绩110+,大概率在短期是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但假象是:托福成绩100+与110+相差不大,这些低了10分的同学同样可以在“时间短,付出少”的情况下,“轻松”征服SAT这座大山。好听的话谁都喜欢,同学和家长都会欣然接受这种判断,因为可以省出时间去做其他的“项目”,不用焦虑暑假的时间分配,不用因为“是去学裱花还是去夏校”的问题跟孩子产生冲突。看似好处多多,但往往事半功倍。甚至到了申请阶段才能感受到没有实打实的成绩,只“玩花活”,心里是很没底的。

用准备高考的强度去面对标化考试到底是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

几年以前,西城某头部校讨论国际部该如何应对标化考试和语言考试时提到:“在战术上重视,在时间上配合,在准备时要拿出应对高考的态度和强度”。这也许是笑谈,但这样的说法帮助很多同学正确认识考试,摆正自身位置和心态。其实很多家长自己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选拔才考上了名牌大学,回想曾经战斗过的岁月,多少个不眠之夜……应记得浸泡式高强度的学习才能快速积累阅读量,提升阅读分析能力;而浸泡式学习中稳定的节奏/状态,也让考场上的发挥更加可控。有了必要的过程,才能追求相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