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P考试最新消息

AP(Advanced Placement)考试成绩是美国大学入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AP课程可以译为大学先修课,相当于在高中就选修大学的课程,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非常有挑战,在高中阶段接触更深入和广泛的学术领域。因而,AP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大学录取决策的参考,作为衡量学生学术能力和准备情况的指标之一。

AP考试模式渐渐从传统的纸笔考试转向机考,根据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发布的讯息,5月,超过6,400 所学校的学生参加了8个科目的 646,000 多场AP机考,99.83% 参加机考的学生成功提交了成绩。

这8个科目分别是:

• AP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非裔美国人研究 • AP Computer Science Principles 计算机科学原理 • AP English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英语语言与写作 • AP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英语文学与写作

• AP European History 欧洲历史 • AP Seminar 学术研究 • AP United States History 美国历史 • AP World History: Modern 世界史:现代

目前,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每个学校考点仍可以在纸笔考试和机考之间选择。

至于AP中文语言和文化以及日文语言和文化,这两门考试从创立开始一直使用机考。

机考是AP考试的未来发展趋势。AP考试向机考的过渡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使评估与当今教育环境的需求保持一致的战略举措。随着教育格局的发展,接受数字化选项不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为学生在数字化驱动的世界中取得成功做准备。这一趋势会促使老师们不断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大学理事会2023年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9%的受访四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为获得合格AP考试分数的学生提供学分或者入学名额。

AP 考试成绩推荐相应的大学课程成绩
5极其合格A+ 或者A
4非常合格A-,B+,或者B
3合格B-, C+,或者C
2可能合格
1不推荐

不是所有高中都提供所有的AP课程和考试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校的课程设置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AP考试科目。要获取最新和具体的AP考试科目列表可以参考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官方网站。

接下来,再来聊聊 “AP中文语言和文化”这一科目的考试, 相当于美国的中文高考吧,它考察学生对中文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来谈谈这个考试的设置。考试分为四个部分: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

考试时间:整个考试时间为大约2小时15分钟。

评估形式以及所占比重和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部分:选择题 | 70 个问题 | 1 小时 20 分钟 | 考试成绩的 50% 

■ A 部分:答辩和听力选择(25-35 个问题;占考试成绩的 25%;20分钟)。 

■ B 部分:阅读选择(35-40 个问题;占考试成绩的 25% 分数; 60分钟)。 

第二部分:自由回答 | 4 个任务 | 41 分钟 | 考试成绩的 50% 

■ 问题 1:故事叙述(占考试成绩的15%;15 分钟)。 

■ 问题 2:电子邮件回复(占考试分数的10%;15 分钟)。 

■ 问题 3:对话(占考试分数的10%;4 分钟)。 

■ 问题 4:文化表现(考试分数的15%;7 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由机器自动评分,第二部分自由回答由阅卷老师们评分。

今天我们着重来探讨一下,这些自由回答题(Free Response Question,简称FRQ)的组成和要求,以及如何答好这些题目,获取高分,每年的考题都在考试一、两天后在大学理事会的网站上公布,大家可以上网查询。

问题一:故事叙述

学生根据提供的四张图片写一篇故事叙述。 

此任务评估写作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序列写出一个完整且连贯的故事。 

问题二:电子邮件回复 

学生用电子邮件回复朋友发来的中文电子邮件。

此任务评估人际交往模式中的写作沟通能力。 

问题三:对话 

学生参与模拟的人际对话。 

此任务评估人际交往模式中的口语沟通能力,通过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回答一系列问题来进行交流。 

问题四:文化演讲 

学生选择并描述所提供的中国文化话题并解释其意义。 

这个任务评估的是演讲能力,通过要求学生就特定的中国文化主题进行口头陈述。拿到题目后,学生有4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马上就开始2分钟的陈述。

每一问题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从0分到6分。

为了准备AP中文语言和文化考试,学生可以参考AP官方网站上提供的课程大纲、样题和考试指南。此外,积极参与文化活动、阅读真实语境资料、练习听力和口语表达等都是准备考试的有效方法。

根据首席阅卷官(Chief Reader)连心达老师的介绍,今年考生比去年(17,200)多,有126位来自美国各地的中学以及大学的中文老师接受大学理事会的邀请参加了阅卷,有的在坦帕现场改卷,有的在家改卷,一共完成18,000多份考卷的评估。最近几年,外语教学不景气,然而,参加AP中文考试的考生仍在逐年增加,值得欣慰。

完成阅卷后,老师们互相交流了在考试中一些常见错误,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有机会聆听了各位优秀阅卷老师的分享,觉得收获很大,记录收集在此,以供今后教学使用。

常见错误:

  1. 答非所问。比如,问题是做些什么准备,学生回复成 “我想要当医生”。
  2. 虎头蛇尾。比如,在“故事叙述”这一部分,往往花很多时间描述前几幅图片,而缺乏完整性。 
  3. 在 “文化演讲”这一部分,往往花很多时间在描述一种文化现象上,却忘记了提及文化意义或者一句话带过,没有深度。
  4. 偏题,或者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比如,问题是”你喜欢什么运动”,如果考生回答”我不喜欢运动”就属于没有正面答题。
  5. 很多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成语,以期斩获高分,但是用错地方的现象比比皆是,闹出笑话。
  6. 受母语影响的语法错误,比如,我跟朋友去公园,说成或者写成“我去公园跟朋友”。
  7. 基本知识欠缺,比如,把”裙子”写成”鞋子”等。

根据这些常见的错误,阅卷老师们的建议

  1. 熟悉评分标准(scoring guidelines)。开学初,就向学生们介绍评分标准,并运用在平时的考量中。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互相打分,明白各自的缺陷,再精进技艺。 
  2. 认真审题,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3. 在“电子邮件”这一部分的考题,回答问题只有15分钟。阅读电子邮件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这位发件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发件人的问题直接答题。答题要有层次感,最好有段落。点题后,若还有剩余时间,再增添其他内容。大致格式可以是这样:你(您)好,很高兴收到你(您)的电子邮件。关于第一个问题…至于第二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4. 在“故事叙述”这一部分,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写出4幅图的完整的故事。在有了基本故事框架后,再加上更具体的描述,多使用连接词和丰富的词汇对拿高分有帮助。打字时,要避免同音字选错字,最好是留一两分钟时间检查,看有没有打错字。没有学过或者忘记怎么说的词,可以换种说法,比如,不知道怎么说“裙子”,可以说 “衣服”、”旗袍”等相近的词。
  5. 在“对话”这一部分的考题,回答问题只有20秒,一定要有20秒钟的意识,直接进入角色答题,不需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回答。点题后,若还有剩余时间,再增添其他内容。回答”我不知道,我不清楚”属于没有直接答题,会导致得低分。
  6. 在“文化演讲”  这一部分,请注意,问题的格式从2007年开始基本上是这样的格局  “选择一种(文化),请解释这种文化并阐述其意义。” 很多学生对阐述文化意义很困惑,其实可以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意义

第一,Why? Popularity?为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很流行;

第二,Impact 其影响力,包括对世界的影响,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文化,还包括对个人影响,比如,想去中国学习这种文化;

第三,Comparison 横向或者纵向的比较,中美文化的比较或者历史现代的比较,比如,美国菜比较单调,中国菜色香味俱全等等;

第四,Solution解决方案,比如这个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应该如何来处理等等。

还有,在“文化演讲”  这一部分不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可以这样开头:

大家好!今天我来介绍(某种中国文化)以及它的重要性…

我先来介绍(某种中国文化)…

我再来谈谈它的重要性…

结尾:

这是我的演讲报告,谢谢大家。

这样梳理下来,井井有条,又紧紧扣题,不会漫无边际地侃大山,听得阅卷老师一头雾水。

  1. 语音语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平日的教学中,还应重视正确的发音,这对用拼音打字也有帮助。 
  2. 介绍成语时,一定要注意如何联系上下文使用。当学生用对成语的时候,放在班上做示范,这样,鼓励学生们精准用词。 

在阅卷过程中,听到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是欣喜。比如,学生不知道怎么说”无人驾驶汽车”,说成”自己开的汽车”,读者还是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最后,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今年试题中”科技含量”很高。在今年的考试中,提到了未来世界、机器人,还有需要学生知道网上购物、实体店等等,这些与新兴科技有关,很多旧的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内容一定要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美国教中文不是件容易的事,中文教师们依然在艰苦奋斗,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中文在美国的普及和发展。这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需要他们的毅力、创新精神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