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的文理学院,以及他们的毕业生如何就业?
你以为的文理学院是…?
有很多家长会疑惑,“从文理学院毕业的孩子们,后来怎么就业的呀?”这其实是一个带有偏见的问题,其中很明显包含了对文理学院的学位的不肯定。
但是对于国内学生的家长们来说,有这样的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文理学院本身收的中国学生就少,加上最近几年文理学院才在中国开始逐渐被认可。
文理学院毕业生这样一个样本少之又少的群体,必然很难在靠事例和数字说话的中国家长群体中受到青睐。
但是如果对文理学院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如果身边人就读文理学院的经验的话,你就会知道这种偏见并不符合事实。
首先,文理学院不是美国的大专!它是美国高校重要种类中的一种,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有独立的思辨能力,入学门槛相对较高。
但是因为文理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而且名字里面有College,总是让国人误以为其就是大专式课堂,然而它真正注重的是综合性、精英式、全面制教育。
那么文理学院是什么样的?
文理学院,也就是Liberal Arts College,它们是偏向精英教育且招生容量小的大学。顶尖文理学院的申请和同等排名的综合性大学难度相当。
总体看,提供奖学金且排名靠前的学院录取人数非常有限,通常每年录取十到十五人。所以相比起大U,文理学院的生源更加的纯粹和精致。
其次,大多数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都有明显的求职导向,并且在大一就明确了你未来四年的学习方向,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该校的整体排名。
而文理学院的不同在于它注重全面综合教育,以培养有文化有修养的自由教育为目标,而不是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员。
如果学生只是个普通人,并非那种有高自觉性的且效率高的人,那么可能在文理学院的课堂上能学到更多。
文理学院偏向于精英式小班式教育,并且和大U很不同的一点是没有设立TA (teaching assistant)制度,老师直接提供office hour解答互动,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有非常多的接触教授的机会。
而这点在之后的申请向教授要recommendation的时候,就会特别有优势。
我们之前在文理学院的学生,gpa基本都是3.9+,然后顺利拿到强推,进入前20大学硕士项目。
只要你在课程上稍微突出一点或者是你连着两个学期上过同一个老师的课,那么那个老师肯定能记住你并且非常乐意为你写推荐信。
这点在大部分综合性大学(下文我会解释)就非常不一样了,除非你成绩和表现非常突出或者是在个别老师手下做过research,否则随便去要推荐信大概率会被拒绝掉,因为你的老师根本记不住你是谁!
另外大U的老师也很忙,很多老师一方面爱惜羽毛不喜欢帮不熟的学生写推荐信,另一方面是懒的帮。
大家容易对文理学院一个误区就是看它的名字带college,以为是大专。
那排名前10的常春藤名校Dartmouth College要情何以堪。文理学院里面排名29的University of Richmond,名字里还带university了。
所以说名字只是一部分,大部分文理学院没法颁发硕士和博士学位,而综合性大学可以。这个是其中一个区别。
藤校,除了哥大,宾大,康奈尔以外(这样判断的理由是看他们本科有几个学院,专业数量),还有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其他的都是更注重本科文理通识教育,俗称大量阅读(一门课一周600页,本科一学期4门,2门通识课要的)和学术论文写作。
在排名15~50的综合性大学里面,比如圣母大学(排名18),乔治城大学(排名22),爱默里大学(排名22),维克森林大学(排名29),塔夫茨大学(排名32),波士顿学院(排名36),威廉玛丽学院(排名41),布兰迪斯大学(排名44),都很注重文理通识小班教育,国际学生比例较低。
什么是文理通识教育?
这里引用源进老学员L学长的一段话:
“我觉得世界上永远不缺理科生,永远缺真正的文科生。文科生的要求就是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那读的书多了,自然懂的事也多了。
虽然也不尽然但是总体是正相关的。而理科生更多的是专精一门知识,比如数学,比如生物,比如写码。他们是带动科学进步的人,在这个现实环境下是有必要的,因为不赶超就会被赶超。
我觉得文科教育是必须的,教人达观,并非教人如何成功而是教人如何面对成功和面对失败。理科可以是他们之后的选择,毕竟术业要有专攻,可是文科的教育是他们变成一个真正的人的道路。”
在他的表述里,我们可以把“文科生”替换成“通识者”。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文科生/艺术家,或者一个文艺气质的理科生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所以,通识,换另一种说法就是跨学科的复合人才,这不仅让你变成一个有趣的人,更让你平静面对成功和面对失败。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同样丰富多彩
1. 投行,I.T.等中国留学生最受欢迎的行业
很多人觉得文理学院规模小,就业机会不多。但是实际上文理学院在美国的名声并不一定亚于很多大学校,而且相对于大学校中几百几千人竞争有限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来说,小学校的竞争反而相对缓和一些。
和综合性大学一样,文理学院也有自己的Career Event,也会邀请校友们回来和同学们Network. 相对综合性大学几千人参加一个Career Fair的场景,在文理学院你和校友一对一交流,给对方留下一个印象的机会反而更多。
所以在投行,咨询和I.T.这类注重公司内部refer的公司,作为中国学生,在文理学院其实有更多的机会和已经在大公司中工作的校友建立友好关系的机会,从而也就有了更多面试的机会。
在我认识的朋友中,通过校友推荐得到大家耳熟能详的黑石,微软,BCG等公司工作机会的中国同学不在少数。
2. 相对小众的行业
如果你在文理学院就读过,你一定会知道除了较个别的文理学院如Wesleyan等,上一段中提到的行业并不是文理学院学生们最喜欢的行业。相反,文理学院的很多学生对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很感兴趣。
这来自于很多文理学院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很多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会选择去一些NGO或者智库这样的组织工作,而文理学院在这方面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今年二月在华盛顿首府举行的NGO Career Fair里 Swarthmore便是主要的举办方之一。
3.自由职业或者创业
文理学院也很支持学生们自己创业,经常会有创业比赛或者成功创业校友讲座等类似活动。文理学院本身自由和开放的坏境也让同学们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创业想法拿出来和同学甚至教授商量。
也有一部分同学比较喜欢做freelance的工作,特别是在艺术或者媒体方面。有的同学在自己的毕业画展上便卖出了数千美金的画,如今也还在继续把画画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从中国同学的角度来说,在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下回国创业的机会很丰富;像是之前的Mobike的起步的时候,核心团队中就有很多文理学院同学的身影。
4.继续学习深造
文理学院的学术强度是全美认可的;在文理学院拿了学位的同学在申请研究生或者博士项目时是有很大优势的。
在优秀的文理学院中,毕业的同学们选择继续攻读学位的就读的也都是最顶尖的院校,比如有在哈佛攻读数学的,有在耶鲁攻读经济的,也会有在哈佛攻读教育的。大家的兴趣和攻读的方向都很多,但是我们的同学们在学术上的高水平是不置可否的。
文理学院可以说是为在学术方面继续深造最好的本科选择。从能力上来说,文理学院的毕业生都足够地出类拔萃,可以做到大多数家长对于“好孩子”的标准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