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签证 > 美国学生签证政策风波不断?从留学到绿卡,该如何破解H1B抽签困局?!

美国学生签证政策风波不断?从留学到绿卡,该如何破解H1B抽签困局?!

美国签证

继今年5月份,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国际学生签证的政策引发轩然大波后,美国国务院日前宣布,将重新启动国际学生的签证申请流程。

这个消息表面上看似“回暖”,但细究之下却并不意味着留学局势重归稳定,因为在恢复签证的同时,一个前所未有的签证审查机制也随之悄然启动 —— 

根据最新政策,未来所有赴美学生签证申请者都将被要求提供完整的社交媒体信息。这意味着,签证官在审核申请人材料的同时,还会一并“翻阅”你的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内容……

你点赞过谁、评论过什么、发过哪些状态、关注了哪些人,都可能成为影响签证结果的隐性因素。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选择不提供或设置隐私权限过高,则可能被视为“刻意隐瞒”,被拒签的理由可能是“申请人疑似有意规避审查”。

换句话说,你过去在社交平台上的每一次表达,都可能成为决定你能否拿到签证的证据。而且,种社媒审查不设申诉通道,也没有明确界限的,你无法判断签证官如何理解你的一个玩笑、一个表情包,或一句吐槽。

在特朗普政府频频“作妖”的大背景下,许多留学家庭对于赴美签证问题忧心不已。无论是“突然冻结F1签证”,还是“限制中国STEM学生”,再到“收紧OPT实习通道”,这一系列反复无常的政策都让无数留学家庭对未来充满不安。

签证恢复的消息固然让大家暂且先松了一口气,但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 按照特朗普政府近来的操作,谁能保证几天后不会再有新变化?即便成功获签,入学前是否还会新增审核要求?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局势下,唯有提前做好全方位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近年来,美国本科申请的竞争愈发激烈。美国大学在评估学生时,GPA、标化考试分数、活动背景和文书表现等固然重要,但教育背景和身份问题也是影响录取结果的重要因素。

不难发现,学生所就读的高中、是否属于该州的居民、是否持有美国绿卡,都会直接影响其被大学录取的机会。

在美国,州的概念根植于社会文化中,常常高于联邦的存在感。这也体现在大学招生制度上 —— 不少高校倾向于优先考虑本州学生,这种“本州优待”的招生倾向,促使许多中国家庭早早规划赴美读高中,或同步进行身份筹划,通过获取绿卡为孩子的教育加分。

绿卡身份决定你进入哪个“申请池”

美国大学在招生时,通常将申请者分为“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两个类别。这种身份划分不仅影响录取概率,还影响材料要求与经济援助申请资格。

很多大学对国际生设有招生比例上限(常见为5%-15%),且国际学生通常需要额外提供语言能力考试成绩(如托福或雅思),许多高校也对国际生实行Need-Aware政策,即申请经济援助可能会影响录取机会。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算“本土学生”?大多数学校根据学生是否是美国公民或持有绿卡来判定其身份,例如斯坦福大学、埃默里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如果既不是公民也没有绿卡,就会被归为国际生。

不过,也有少数大学以学生所就读高中的所在地作为判断依据,比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在芝加哥大学看来:

在审核申请的过程中,申请者的身份是根据其高中所在地来区分的。

如果你是一个在美高上学的中国公民,芝加哥大学在审阅申请的时候会把你放在美高的“池子”里来评估,并且遵循和美国公民一样的申请流程。

但在申请经济援助这个方面,申请者的身份则还是根据国籍来区分。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籍学生(即使在美国上高中)又申请了经济援助,芝加哥大学还是会考虑到你非美国公民的身份。也就是说,如果你申请了经济援助,还是有可能损伤到被录取的概率。

如果你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上学的美国公民,芝加哥大学就会在审阅申请时把你当作国际生来对待(即便你拥有美国国籍)。但在申请经济援助这个方面,即使你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上高中,你还是有资格申请联邦政府提供的经济援助的,和其他美国公民一样适用Need-Blind的政策。换句话说,即便是在国外上学的美国公民申请了经济援助也不会影响录取概率。

总体而言,对中国申请者而言,申请优势大致排序如下:

美高+绿卡 > 美高(无身份) > 国内高中+绿卡 > 国内高中(无身份)。

“本州保护”政策对录取的影响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保有诸多自治权,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州立高校往往倾向优先录取本州居民,不仅是录取门槛低,还在学费上给出大幅优惠。

以加州为例,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加州是全美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世界一流高校,从斯坦福到加州理工学院,从加州大学系统的多所名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再到南加州大学和克莱蒙特学院等……

为了保障本地学生的利益,加州在2017年推出了AB1347法案,要求加州大学系统不得优先录取州外或国际学生,也不得为其预留名额。这一政策有效提升了本州学生的录取机会,尤其是那些在加州出生、持绿卡的学生。

加州大学对加州居民和州外居民的录取标准也不一样,加州居民申请者的GPA最低要求是3.0,而州外申请者的GPA则需至少达到3.4。

此外,学费也体现出巨大的身份红利。根据加州大学公布的2025-2026学年费用预测,选择住校的本地学生每年总费用约为$45,234美元,而选择住校的外州学生需支付约$80,628美元,相差超过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