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美国大学吗?
美剧中,美国大学生们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今天参加谁谁谁的Party,明天参加谁谁谁的聚会,玩得不亦乐乎,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即使是长期关注国际教育的家长孩子也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思维,认为美国的教育环境相对宽松,美国的孩子大把时间都花在运动交友而不是读书;比起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留学简直就是“混日子”……
亲身体验美国教育的作者却认为,美国的学习强度和压力远远大于中国;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顶尖的人才。
美国大学没有老师管?
我国的教育相对应试成分更多,这也是与我们的国情有关,因为在我国,大部分选拔机制都还是应试成分,包括招聘,入学,提拔,职称等等,所以,国内家长也最关注考试成绩。中国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在学习、自习…这方面弊就是可能削弱素质成长,生活能力和社会意识的提升。而这种普遍观念的统一,同时也让中国的孩子不那么两极分化。
而美国教育高度自由,选择性极强,例如选专业、选课、住宿、参加社团等,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自由选择。在美国大学里,教授也不会天天督促学生学习、交作业…他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方式更加灵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Undecided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Undecided(不定专业)这个选项越老越多地被中国学生家长所熟悉,每每家长们叹息起孩子对什么都没兴趣、学习也比较平均专业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美国大学还有个 Undecided 的选项就解决了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到了大学再根据兴趣慢慢探索,等找到兴趣点再做决定专业。
Undecided 不选专业这种情况只有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存在,这和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有关,美国传统精英教育认为,本科阶段是一个探索、求真的阶段,这个时候学生们理应涉猎更多学科,直至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等到大三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为了适应学生这种探索的过程,很多大学便在专业项目中增加了 Undecided,既暂不定专业。
因此美国大学在大一大二会要求学生学习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到了大三大四,才会集中学习专业课的相关课程。因此,美国大学的课程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在通识课程里数学、英语、写作都是必修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得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美国大学希望培养出来的是一个可以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全面发展,适应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
美国大学考察方式多样?
在入学标准上,中国大学几乎只看高考成绩。高考成绩也是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占比最高,其他学科,比如体育,在高考中占比很低。并且高考只能考一次,所以考国内大学,基本上是把所有的命运都压在了仅仅一次的高考上。
美国大学录取的情况则截然不同。美国不仅仅要看SAT分数,还要看9-12年级的GPA,还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课外活动、实习、研究、论文……越是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成果,越被重视。比如美国高中的GPA分数就是如此,需要至少3年一直努力,才能得到一个好的平均分数。再加上考察的东西除了学术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课外活动,SAT也还能多次考试。
同样的,入读大学后也是如此,在国内,学生普遍通过记忆大量知识,才可以在期末考试时取得高分。但在美国大学里,学校不仅仅通过考试来考察学生,论文、演讲、研究项目、团队合作或报告分析等都是考察学生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样不同的考察方式下,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大学,“开始”很重要,而在美国大学,“结局”更为重要。
所以,中国大学的标准相对单一,并且一旦进入大学,基本来说每个大学生都能毕业。录取比毕业困难的多。美国大学的标准在多样性、人性化程度、考察学生本质能力的深入程度和全面程度,因此在美国读大学,毕业要比被录取困难得多。
美国大学转学率很高?
美国拥有庞大、多元、创新的教育体系,转学系统非常完善和具有优势,美国大学之间的转学和学分互换非常容易,大家都知道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大一大二的时候就读的只是加州一所普通的文理学院,然后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本科的大三大四学习,后来再去了哈佛读法学博士。
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在Fordham University(福德汉姆大学)读了两年之后转去了宾大,他的女儿伊万卡也是先在Georgetown University(乔治城大学)读两年之后,又转去了宾大的沃顿商学院。
《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Walton Lucas Jr.,最先在莫德斯托初级学院(Modesto Junior College)研读人类学,后因兴趣逐渐转向学习电影拍摄,便转入南加州大学继续攻读电影专业。在南加大就读期间,卢卡斯结识了斯皮尔伯格,并开始了他们的合作生涯。
其实不管是常春藤名校还是公立大学,不论是文理学院还是社区大学,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转学生们,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这个词汇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或家长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在美国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攻读四年制名校的选择方式。美国的社区大学是两年制的公立大学,主要提供本科第一年和第二年的通识教育,承载了美国将近一半的本科生的教育,是非常主流的教育体系。
美国这种独特的转学系统本质是鼓励校际学生之间的流动,鼓励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校之间有一套完善的学分转换的机制,在美国,从社区大学转入常春藤或加州体系各大名校,都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
数据显示,2018年UCLA录取的转学生人数为5591人,其中,94%都来自社区大学。
为什么这些名校对社区大学的学生有这么高的认可度呢?很多排名在前60的名校转学生录取率比新生录取率还要高。究其原因,大学录取委员会可以根据学生在社区大学的GPA、学术经历、实践活动经验更好的判断学生能否适应该校的学习生活。相比应届的高中毕业生,社区大学的学生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品质。
同时,社区大学的转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大学学习。 由于社区大学提供的是专业的转学教育,两年的社区大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为将来更加专业的学科学习打好基础。针对国际学生, 两年的社区大学学习,还能促使学生在语言上突飞猛进,并且更加适应美国的与国内迥异的教学风格,在申请名校时获得更大的优势!
然而美国本科转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转学申请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GPA,我们前面也有提到,美国大学对GPA的考核标准是多样的,除了考试,也要考核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团队项目,个人作业和论文,以及测验等,和中国的考核标准差异巨大,所以在美国,学生要付出更多努力来确保每一项都合格以拿到更高的GPA。
除此之外,文书、推荐信、社团活动等等也在转学申请名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直维持一个很高分的GPA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在美国大学转学申请中,招生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GPA,所以说如果同学们有计划在大学就读期间转学,那么就一定要在开学前做好充分准备,从一开始就需要保持高的GPA,并且要一直维持到转学申请成功。另外,学生在转学之前的选课也格外重要,一方面要能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又要能够对之后的转学有学分上的帮助,同时还要维持非常优异的高GPA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此,有转学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在开学前就仔细研究学校的选课情况,遇到不懂的情况时也要及时寻求导师的帮助,因为一条合理的选课路径不仅能帮助学生们适当减轻学业压力,还能够让学生的特色更加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