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SAT,到底该不该飞美国考?
10月SAT考试结束后,11月SAT考试临近。我被很多家长问到的一个问题是:
11月SAT考试,是在亚太考,还是在美国考?
老实说,被问到去哪里考试,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自从纸考SAT时代开始,很多家长,学生以及机构都在相信一种玄学,即美国考场比亚太考场更容易出分。原因不外乎就是,亚洲学生更卷,更容易出高分;因此,如果不对美国的题放水和更友好一些,会使美国学生根本无法在标化上与亚洲学生进行竞争。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临近申请季不出分的情况下,哪怕搭上巨额的差旅费,也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去美国考试,就为了出个好分。
因此,也就引出了一开始的问题:11月SAT,需不需要去美国?
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已经报完了亚太考场的考试,安心备考即可,不要再转考至美国。
如果有还在亚太和美国之间犹豫的家长和考生,我从三个角度来带大家分析一下利弊:
1、考试难度
根据过去CB的出题规律,也作为一个行业共识,无论几套题目,美国的题目通常总体会简单于亚太题目。就拿最近的一次亚太考生的噩梦考试—2025年8月的考试—来说,亚太考生有1/3的概率碰到一整套超难题;反观美国,仅有两套题的同时,整体难度趋近于中等,并没有达到中等偏上,每套题中仅有极个别个位数的题目比较难。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通常认为,1500分以上的学生,比没达到这个分数的学生,更能识别出题的难度。因为没有这个分数的考生,受限于自身水平,更容易认为所有题都很难;反观高分考生,基础好,对考试出题套路认知更透彻,更容易识别出整套题的真实难度。
所以这么看,美国场的SAT考试对1450以下的考生出分相对更有帮助;对比之下,对更高水平或者冲击更高分的考生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对于他们来说,考试临场状态和运气更重要;因为有时候,1500和1550的差距,就是多碰到一两道认识词的词汇题,和没碰到的区别,仅此而已。
2、时间和金钱成本
亚太考场的时差基本可以忽略。但去美国,时差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考量。对于非美高学生的话,确定美国考试的话,推荐最少考试前四五天就到当地,给考生留出几天时间倒时差。否则会碰到赴美日期的提前量打得不够,导致学生到了当地后,时差没倒过来,导致状态不好,影响临场发挥的情况。
金钱成本的话,一般美国考团都在3-4万左右,可能是亚太的数倍;再者,近期临近美国各种节日,感恩节、万圣节、以及接下来的圣诞节,机票价格不是特别的稳定。所以如果要赴美考试的话,这部分也要列入考量因素中。毕竟留学是一场心气,毅力,以及金钱的持久战。如果在备考阶段花了很多钱,那在真正留学的过程中,能用的钱无疑会少一些(土豪可以忽略这里)。
3、潜在Curve预期
这个话题我们之前在本文开头超链接中的文章内已经讨论过。如果没打开看的话,简要来说,就是11月的题按照过去的经验知识来说,应该会是比较诡异的,即CB会利用这场考试测试不少新题。题目本身不一定难,但是一定会让学生感到陌生,从而可能引起潜在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碰到不熟悉的题型,莫名慌张,导致发挥失常等)。
今年2025年下半年的SAT,已经出现了一部分之前没有的新题型
同时,在9月和10月SAT难度接连放水后,按照CB的“保证考试含金量”策略,可能会在11月的考试中控制一下前两个月比较友好的高分取得率。因此,按照这个理论来讲,11月无论对亚太和美国考生来说,可能都是一场恶战。
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即9月和10月的考试难度,为2025年下半年所剩的两场考试奠定了难度基准。剩下的这两场考试会沿用9-10月考试的难度。
简单来说,如果11月考试重现8月考试的难度的话:
1500=数学780+ 阅读文法M1错题<2 M2错题<6 阅读文法总体错题<8
如果11月考试沿用9-10月难度的话:
1500=数学780+ 阅读文法M1错题<2 M2错题<4-5 阅读文法总体错题<6-7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11月SAT是否要去美国,基本结论是,不是中低分段或者已经报名亚太的学生,都没必要去。但如果亚太还没报名,且没有理想的考位和考区了,去美国参加SAT考试的同时,还可进行学校的in-person interview的话,那么赴美考试,也不见得是一个完全没有性价比和稳定回报的选择。
但不管怎么说,家长和考生都需认识到,夯实自己的英语基础以及提升对考试题型的深刻理解,才是第一位的。Curve预期和考场带来的题目难度差异,只是影响你成绩的非常小的次要原因。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考好成绩,还得看自己的努力。不用过度纠结于去哪里考试。举个例子,好学生不会有在美国能考出1550,而在亚太考不到1500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