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大学 > 美国社区大学 > 美国社区大学是捷径还是弯路?

美国社区大学是捷径还是弯路?

美国社区大学

最近有个古早留学路线突然火了,简单来说就是先申请美国社区大学,读完两年后转申四年制本科大学。用两年时间,搏一个名校学历。

先说结论:这个路径本身是靠谱的,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规划能力有较高要求,弄不好容易两年白费。

01 社区大学是不是专科or技校?

大部分中国家庭对于美国社区大学不够了解,认为这相当于是一个专科学校或者技校,这样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

在美国,社区大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教育任务,设有普通四年制大学的课程,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年约有一半的美国大学毕业生曾就读于社区大学。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也有社区大学的求学经历。

由于大学接收能力、社会教育观念、学习成本等因素的不同,美国学生并不会将就读大学视为人生的必经之路,每年约有30%的美高学生会在高中阶段结束或辍学后进入人力市场,剩下的学生中,也只有约六成学生能直接进入四年制大学。

也就是说,占学校总量40%的社区大学,每年需要接收约28%的高中毕业生,其中不少学生会学习本科大类基础课程,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大学就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大学。

另外,还有很多人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进入社区大学学习技能类课程,学习两年,毕业拿证后可从事对应专业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比较接近大家所理解的技校。

那么社区大学和技校的区别在哪里呢?

粗暴一点概括起来:社区大学=四年制大学的大一大二+技校/专科。

从课程角度上说,社区大学除了设有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还设有高等教育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过渡性文理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可以对标四年制大学的大一大二课程。

从升学角度上说,社区大学跳入二级大学的难度比专升本低很多。

一方面,专升本需要经过难度不低的考试,放眼全国,专升本综合成功率在50%左右;但社区大学转录只需要修足相应学科的学分,并拿到规定的成绩,无需考试,直接申请,升学成功率很高。

另一方面,可以说社区大学的很多课程都是为了转学而生的,大部分学分都可以直接转入二级学校,减轻了转录后的学习负担。

从学历角度上说,国内的技校和专科毕业后拿的是毕业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学位证,专升本成功后,学历证明上也会有相关标注。社区大学毕业后则会获得副学士学位证书,如果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就读,毕业后获得的证书也和直升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完全一致。

02 社区大学是进入名校的捷径吗?

什么是「捷径」?捷径指近便的小道,引申为能迅速达成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而从社区大学跳入二级院校,需要多付出两年的时间和精力,这两年也完全没有摆烂的可能性,必须提早规划,然后扎扎实实地努力。

这条道路,比起高中毕业直升名校,完全不算快速,只不过给了准备不足的学生成长的时间;比起通过捐赠等方式进入名校,也完全不算轻松,只不过给了家境普通的孩子崛起的机会。

因此,通过社区大学转录不是「捷径」,而是一条成功率相对较高的「曲径」。

社区大学的优势很多,例如:

一年有四次入学机会;

课程设置迎合市场需求,具有前瞻性;

学费非常低廉,基本上是四年制大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授课主要是小班制,平均班级人数少于30,学生得到关注的可能性更高;

……

最重要的是,与直升四年制大学相比,社区大学的要求较低,入学较容易,对咱们中国申请者来说,只要高中成绩和标化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标准,基本都不会被拒的。

但拿到社区大学的offer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搞定签证等一些列繁琐的出国流程,顺利入学后,还要了解梦校的转录要求,按照要求规划好接下来的课程,然后努力抢课、上课,把GPA刷高,但求最高,越高越好。

单押skr~

一个小问题就产生了:既然可以努力刷高绩点,为什么不先进入一般的四年制大学,然后转申名校呢?这样在大一到大三阶段都可以申请,可选择的时间段也比社区大学还要宽泛一些。

这时就需要注意一点:有很多留学家庭选择社区大学作为跳板,是看中了渠道优势。

社区大学转名校的方法在几年前就有,成功率很高,这得益于TAG和TAA,也就是部分社区大学和名校之间签订的转学保证协议和转学入学协议。如果申请签署了TAG和TAA,那么学生在达到二级院校的学术要求后将被优先录取,很多院校都可以做到100%录取。

最热的项目是UC大学,也就是通过加州的社区大学申请UC系院校,如UCB、UCLA等,成效显著。据统计,加州大学学生中,有29%来自社区大学,其中STEM专业的学生有48%来自社区大学;放眼全美,有51%的州立大学学生来自社区大学。

时至今日,仍然有部分加州系院校保持着这个红利政策,这是社区大学学生能成功上岸名校的重要原因,也是这条路径越来越热的重要原因。

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因为近两年这个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加州三巨头UCB、UCLA、UCSD陆续取消了TAG福利,大部分学生只能硬拼GPA,上岸标准也水涨船高。

可以预见,这条容易攀登的路可能会越来越难走,也很可能会越来越贵,趁现在一些院校还有TAG和TAA,可以冲一波。

03 进社区大学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01 · 判断自己和社区大学的适配性

一个原则:社区大学“救急不救穷”。

社区大学入学要求低,学费便宜,同时入读之后可以享受学生福利,因此很多已工作的人,甚至老年人都会入读,同学的背景复杂多元,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半工半读,这就导致社区大学的总体学习氛围并不浓厚,非常容易摆烂,能否学好全靠自制力。

如果没有做好苦读、坐冷板凳的准备;或者自身适应能力太弱,难以在新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不建议选择社区大学。

另外,社区大学颁发的副学士学位在国内是不被承认的,只能用在美国找工作的情境中。如果不打算跳入二级学校,也不能留美工作,那花两年时间读社区大学纯纯是个大冤种。

副学士文凭在国内没有用!

真正适合社区大学的,是那些在某方面“来不及”的学生。当然,前提是要有自我提升的要求,同时有一定学习能力。

比如,高考成绩不理想,临时决定留学,这时要申请名校显然是条件不足的,社区大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地带,学生可以进行语言训练和基础课程学习,也可以增加两年的国外适应时间。

又比如,计划赴美留学,但到申请阶段依然对未来规划不清晰的学生。全美四年制本科院校的六年毕业率刚过60%,虽然其中包括了学制较长的专业,但总的来看,仍有很多学生无法在4年内顺利毕业,如果草率进入美本,很可能面临延毕,不如先到社区大学,用难度较低的课程加以过渡。

再比如,追求名校,但来不及取得理想的标化分数和竞赛活动成绩的学生,就可以借助社区大学的跳板作用,多出两年筹备时间,冲击梦校。

02 · 选择合适的院校

不同社区大学之间的转录政策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社区大学也有“名校”概念,普通社区大学的绩点含金量低。判断标准主要基于学生的毕业出路,在择校的时候可以了解一下该校每年转入美本的人数。

比如圣莫尼卡学院、迪安萨社区学院、帕萨迪纳城市大学这类优质社区大学,每年有近千人转入UC院校,而在很多普通社区大学,这个数字最低只有百分之一。

其次,并不是所有社区大学都和名校有合作,合作内容也不尽相同,需要事先了解最好和最差的院校去向。以UC系院校为例,它们通常会把大部分转学名额分给UC州内的社区大学,之后是UC系统的学生,最后是其他学校学生。

最后,不同院校、专业,对社区大学预修课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仍以UC系院校为例,通常会要求学生修足60分学分,完成目标专业的前置课程修读和基础通识课程(GE)修读,这些信息需要到目标院校的专业要求下查看。

03 · 做好应对留学环境的准备

一些留学基础知识,诸如申请签证时需要避免移民倾向、在恶性事件多发地区尽量避免夜间出行、拒绝黄赌毒等,都是留学前需要了解的,不做赘述。

这里单独提一下社区大学不一样的地方。

社区大学书籍资料有限,通常也不设研究中心;

大部分社区大学不提供住宿,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居住问题;

社区大学通常校区较小,硬件设备陈旧,对此要有心理预期;

建议尽早和counselor(辅导员)面基沟通,让counselor帮助规划课程;

入学前可能会有考试,但不用紧张,这不是选拔性考试,大多是为了分出学生的层次。

04 · 不要把重心放在“背景提升”

尽管美国大学很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转录这件事情上,硬课程硬绩点就是核心竞争力。

一定要把目标院校要求的所有前置课程修完!并且在这些课程上拿到好成绩!

不要贪图一些“水课”好拿分,如果硬性要求的预修课程没有完成,即使拿到满绩4.0,活动项目做满,依然有可能被拒掉,吃亏的只有自己。

— — — — — —

总之,目前来看,社区大学跳名校的操作路径很清晰,如果有了解信息的渠道,例如有在美的亲友,可以详细了解某一所社区大学的实际情况,并且解决住宿问题,自己DIY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