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GPA不够好怎么申请美国研究生?
美国学校众多,硬卡GPA学校有,但也有不那么卡GPA的,毕竟美国跟中国录取方式还是很不一样。除了自身努力,对于美国大学这些项目的了解也十分必要。很多时候并非排名越高就一定对你更好,而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个项目究竟实力如何,除了网上的只言片语,很多时候更需要前辈的验证。
托福迟迟不出成绩,GRE一字未看,GPA离3.5还差一口气,忙于实习又没有时间复习,回到宿舍只想马上睡觉, “时间来不及了”“不好的学校去了还有意义吗“”为什么别人可以,我就不可以“,那个时候的我,每天都被这些脑海中的声音困扰着,早晨五点钟可以自然醒,对着天花板生成今日焦虑情绪,甚至开始新一天的勇气都没有。
虽然在数据时代的当下,科技结合管理专业十分热门,人人嘴上都在说大数据,但是作为文科院校信息管理这样非重点学科的学生,我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我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太多都是泛泛而谈,甚至无法区分我与其他普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求职时非常没有竞争力,因此我有必要继续选择一个方向深入。
研究生有两个选择,国内研究生还是海外研究生,国内研究生三年时间太长不说,保研绩点不够,考研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申请国外研究生,对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可以从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中获益匪浅,另一方面我也可以拥有一份全新的体验,我不想再用2D的视角来看待整个世界,想听到更多不一样的声音,想去一个更大更远的世界。哪怕最后去的学校并不是最理想的,但海外求学带给我的并不只是QS上一个毫无感情的排名,经历才是最宝贵的,我想要我的人生变得充盈而又独立。
美国研究生申请申请几步走
标化考试:放平心态,学会放弃
首先是面对标化考试的心态,Keep calm and carry on, 既然托福成绩不理想,那就下一个月再考一次,至于GRE,申请在十二月开始,那么我还有六个月时间准备,我为自己预留了两次考试的时间。
在这里,我特别想要以自己的血与泪告诉大家的一点是,一定要尽早准备标化考试,如果像我一样时间实在特别赶的情况下迟迟没有考到理想成绩,千万不要太和成绩过意不去,尤其是为了取得自己心目中设定的成绩,和标化考试死磕到底,尤其是像我这种心态容易炸裂的人,考试成绩出不来,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也无法有序进行。
七月初的时候我参加了最后一次托福考试,总分没有上105,但是如果我再继续纠缠,可能下一次结果也不理想,甚至影响我后续考GRE以及写文书的工作,因此我当机立断选择“放弃”。
如何润色CV
GPA在大三下已经成为定局,作为商科的研究生申请者,除成绩外,实习经历也尤为重要,自己的实习经历还算丰富,可以作为我个人背景的亮点。
但是有个问题:我申请的是商业分析和信息管理这两个专业,但我的实习中有一份实习是券商,和我申请的专业关系似乎并不是很大,如果要把这份实习写入cv,那么在描述工作内容时需要往我申请的方向靠,这样才能够表明我是真的非常想读信息管理以及商业分析这两个专业,我的实习是对我申请专业有帮助、有说服力的。
虽然我在券商的实习职位是产品经理助理,但我负责的产品属于互联网金融组,参与研究其他竞品公司在智能问答方面的功能,因此可以从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的角度着手描写工作经历。
在CV中写工作经历时,如果对自己的描述不太满意,其实可以参考LinkedIn这种职业平台上经验丰富的Senior写的职位描述,工作内容,或是直接询问实习公司中的正式员工,或者是学长学姐。我相信学长学姐是很愿意给予你帮助的,特别是商学院的同学,毕竟以后是要通过Networking找工作的,这种时候就不要不好意思麻烦其他人啦。
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可能一开始的实习就是一些琐碎的工作,简单而重复的Excel填充、筛选等,我觉得大家千万不要有眼高手低的心态,第一份实习难免要从头做起,有了第一份实习才可以为之后找更好的实习打好基础,工作本来就不是像想象中那样有趣,而是需要时间积累,不可能一上来就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找实习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自己的工作是核心部门,千万不要公司的名气比较响,但其实职位是不相关的,比如申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去著名计算机软件公司的财务部门等等。一切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申请的方向。
最大性价比选校
在申请的过程中,肯定都会想要去最好的那几个男神校女神校,创立时间长,资源丰富,排名靠前的项目大家都想去,但是随着每年留学生的爆发式增长,竞争压力越来越巨大,实际录取的profile和学校official page上写的成绩要求相去甚远,中国人特别偏爱的加州系GPA似乎都是3.7往上。
虽然我也知道还是要有信心的,万一招生官被我的实习经历打动了呢?但为最后出现的极有可能就是送人头的惨烈局面,或许我应该另辟蹊径。
除去热门项目之外,其他项目也许更好申请并且同样发展潜力巨大。
比如我了解到UIUC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专业,设置在ISchool,也就是Information School下,UIUC的ISchool排名第一,他的CS专业又是全美top5,工程专业全美top3,那在ISchool下而且能够选修其他学院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一定会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和校友资源,即使他新开不久。
同样是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nformation Systems专业,他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主校区在波士顿,并且还有在西雅图和硅谷的分校区,西雅图校区亚马逊总部就在几条街之外,和很多中部学校相比,地理上优势非常大,特别是还有coop项目,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对于想要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的同学来说非常合适,甚至会通过实习拿到return offer。
同样地还有中国人不大熟悉的Bentley,Analytics专业在商学院之下,在最新College Factual专业排名中,Bentley在商管领域位于全美第一名, 教学质量和就业服务一定有他出色的地方在。
根据这样的选校思路,我逐步确认了自己的选校名单,学校的层次拉的很开,既有冲刺的学校,也有和我背景非常稳的学校,还有一些保底学校。
文书
CV、选校、推荐信搞定已经是十月底,一切都在按照我的计划推进,但在朋友圈看到英硕、港硕的同学喜气洋洋地晒出录取offer的时候,才会冷不丁地想起来,我的第一封文书竟然还没有动笔。
UIUC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项目总共只有一轮申请,12.1截止,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心态差一点又炸裂。
但是静下来一想,文书写作,其实就像是做菜,材料已经准备好了,标化成绩,实习经历,研究经历,GPA截止申请已经尘埃落定,我慌也没有什么用,关键是要利用好这些“原材料”,讲好我自己的故事。
我不觉得高频使用高级词汇就是好的文书,这只会让作为Native Speaker的招生官觉得我是一个不会准确使用词汇的人。重要的不是获得了什么奖,参与了什么项目和研究,而是这些经历带来了什么,使我思考到了什么,对未来的人生,职业生涯有什么样的启发。几门专业课的优秀成绩,与专业有关的学术项目,实习经历,校园活动,海外经历,每一个经历都像一个个点,文书写作就是要将这些点连成线。
拿我个人来说,本科信息管理的学习,每一学期的进步,具体在每一学期GPA的提升,课堂上和组员合作的小项目,最贴近本专业的数据分析的实习,锻炼组织与管理能力的校园活动,加深海外求学想法的暑期项目,这些就是我的点,而连成这些点的线就是我一天天对信息管理、以及商业分析增长的浓厚兴趣和专业水平。比起华丽的词藻,用流畅、真诚的字句更能打动招生官。
还有一种启迪思维的“点线面写作法”同样可以用于文书上:
点: 一个核心思想,词或是关键字。
线: 把字词组成一句话。
面: 把话组成一个中心的主题或场景。
其实文书导师就能在这些点线面上帮你去穿针引线,删除多余的,保留核心的,突出亮点的。实际的删增改其实会很多,所以不要怕多改。
除了文书,比如大家在申请前期准备选校等等,以及分批网申,和后期面试上需要帮助的话,也可以选择半DIY。半DIY则是相较于DIY的前提下,能自己主导申请,但是同时也享有专业辅助申请的一种方式。
Excel表格搞定网申
我一共申请了七个项目,每一个项目的要求、截止日期都不同,网申的系统也不同,密码的设置要求也不同,最开始每次登录一个系统常常会出现忘记密码这种情况,虽然找回密码也就几分钟的事情,但还是会让人十分暴躁。
后来我索性就在一个Excel里把我申请的项目都整理好了,包括了截止日期,文书要求,文书要求链接,推荐信数量,是否完成推荐信上传等列,方便我进行追踪。
再一次吐血提醒,为了提高网申的体验,可以事先将所有需要用到的扫描文件整理好,并把大学地址、家庭地址事先写在电脑的备忘录里,网申的时候就不需要一个个手打进去了。
并且一定要集中时间进行网申,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集中申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推荐人收到的邮件是批量出现的,也方便推荐信的上传,出现万事具备,只欠推荐信的情况是十分尴尬的。
连夜提交完所有申请的我,终于能够躺在床上休息了,接下来就交给命运了。我知道自己的申请过程不那么完美,甚至是匆忙、充满着连续的挫败,我也一遍遍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准备后续的Kira面试、真人面试,稳稳当当地彻底结束一切。
offer喜报 如约而至
第一个offer的到来是在春节放假期间,就像是春节的一个礼物:NEU的Information Systems,西雅图校区,我兴奋地冲到客厅,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起床,又收到了UIUC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 这也是我最想去,最终也的确去的理想项目了。
接下来我又陆陆续续收到其他offer,在2019fall的申请季中,我收到了5个录取和2封拒信。
录取有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Technology Management(商学院下),Northeastern University,的Information Systems (工学院下)、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Business Analytics和Bentley University的Analytics。
GPA不到3.5,托福不够105,GRE低于320,曾经这些都是我羞于开口的“三维”,但回过头看,他们也是我努力的另一种证明,优秀的成绩的确是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你为申请专业做出的努力,丰富的实习经历,优秀的校园活动,字句皆真诚的文书同样也是努力。
如果我不那么手忙脚乱,早早地做好准备,可能会做的更好吧。
说到底,申请季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动摇地往前走。
如果能回到半年前,我一定想要告诉那个时候的自己,一定咬咬牙坚持下去,即使是慢一点也没有关系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申请季里的每一个你们都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