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AP课程与考试
AP考试/课程六大知识类别全解
AP六大科目类别分别为: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英语与英语文学
- 世界文化与语言
- 艺术
重要的备注:在为大家详解AP体系六大类别之前,我想提一下IB课程体系。
为什么呢?
近几年,IB体系在申请中的优越性是大家不可否认的,所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AP的选课逻辑,是否可以遵循IB的底层逻辑呢?
所以,这篇文章的思路同时也借鉴了IB体系的课程构成。回到主题,继续介绍AP课程的六大知识体系。
第一类:AP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 AP预备微积分
- AP微积分AB
- AP微积分BC
- AP计算机科学A
- AP计算机科学P
- AP统计学
这一部分主要讲解数学部分。
无论是做哪个国家的申请,无论各位是哪个课程体系的,数学都是必修的科目。
对于AP体系来讲,数学部分重点分为微积分和统计两个板块。
为什么呢?其他的数学知识都去哪儿了?因为这与美国本科数学的课程设置直接相关,美国本科数学课程的核心是:代数和微积分以及统计。
不仅是数学,发散到其他AP课程都是一样,AP课程的设置逻辑,都是为了能让高中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的课程体系和节奏。
回到数学,相对于A-Level和IB体系,AP数学的课程内容是最少的。
关于考试难度,上图中为大家展示了AP数学每一科的5分率。以AP微积分为例,108分满分的试题,你能拿到65分,你就可以获得5分,其中的容错率非常高。
第二类:自然科学
- AP生物
- AP化学
- AP环境科学
- AP物理1
- AP物理2
- AP物理C
AP自然科学部分一共分为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物理这四个部分。
但是大家发现,就物理这一科被分成了四类,分别为物理1、物理2、物理C力学、物理C电磁学。
那这几个物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只需要记住:
- 物理C需要学微积分知识,物理1、2不需要;
- 物理1以力学为主,物理2以热电光为、近代物理为主
- 物理C为定向计算为主
- 物理1、2以概念理解为主
第三类:社会科学
- AP比较政府与政治
- AP美国政府与政治
- AP欧洲史
- AP美国历史
- AP世界史
- AP人文地理
- AP宏观经济学
- AP微观经济学
- AP心理学
关于这一块我先不做太多介绍,我会在下文的课程搭配板块详细解读。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下,对比数学和自然科学的5分率,我们发现文科类考试的5分率偏低。
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学生在AP的选课策略中,过于偏向文科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面临双重压力:语言压力和学科5分率低的压力。
这一部分,我也会在下文中详细解析。
第四类:英语与英语文学
- AP英语语言与写作
- AP英语文学与写作
AP的英语部分,分为语言与写作和文学与写作,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两门课程的重要性。原因有两点:
它可以侧面辅助学生的托福成绩和SAT成绩。目前SAT的写作已被取消,那么通过AP的英语类科目,大家可以向招生官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英语和写作功底。
在美国大学,无论你学习的是什么专业,你的毕业要求栏目上必定有阅读和写作。
以上四个类别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剩下的外语类和艺术类,我在这就不赘述了,如果有问题大家可以后台随时问我。
如何分配AP学习和标化准备的时间
很多同学,或许有这样的顾虑:
“哎,我不仅得学AP,还得估计其他标化考试,我的托福还没出分,我时间都不够用,该怎么正确分配呢?”
这一部分,我就为你们讲AP的学习时间和标化考试的准备时间该如何分配。
到底从几年级开始可以学AP?
因为有一部分课程的难度已经可以下拉到9年级,所以我推荐9年级就开始学相应的AP课程,早开始,早进入节奏。例如AP数学部分和AP微观经济学,9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是没问题的。
到达什么英语水平可以学AP?
如果你达到了TOP1-20阅读部分可以上20分,就可以学习AP了,当然抛开AP的英语语言/文学与写作部分。
AP课程的难度与中考、高考、IB、A-Level等体系的横向对比。
AP vs 中/高考:学的知识点更多,但考得内容更简单。
AP vs IB:只说考试的话,AP更简单。
AP vs A-level:课程内容上AP更简单,备考难度基本一样。
AP课程的准备周期?
在暑假就需要确定好下学期学习哪些AP课程,并进行第一轮预习。预习进度尽量往前赶,预习完下半学期课程为最佳,并且在正式进入学习后,都需要领先学校半个学期的进度,学生要自学推进并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作业。
单科AP考试的安排?
考试前三个月开始刷真题,练习准确度与考试节奏。考试前一周拿出之前总结的错题进行温习。
多科AP考试的准备时间怎么安排?
综合前两个问题,保证每一个学科都能享受提前一周刷错题及冲刺时间即可。
AP课程选课
这个部分,我们讲讨论四种不同类型学生的选课方案,分别为理科竞赛生、偏理科生、偏文科生以及综合profile的学生。
第一类:理科竞赛生
首先这里的竞赛生,我所指的是在某个理科领域中学术能力,思维能力拔尖,但是托福成绩一般般(高一托福90分)的学生。
这类学生该如何选AP课呢?
一般来说,AP数学两门(微积分AB或BC+统计,下文都一样);理科从理化生环境科学中选择起码两门;社科可以略过,但我建议选择一门;英语可根据英语水平来定,不选或选一门;
单独说一下世界文化与艺术,如果学生能确定学好这类课程,我们也可以考虑走理科+文化艺术类的搭配,向招生官展示自己既是一个理科才子,又具备文化艺术类特长,那么这个绝对是个加分点。
第二类:偏理科生
这一类学生,未来目标专业基本在经济、会计、统计、数学、工程、计算机等领域,英语水平也不是那么高,在理科方面也没做到竞赛的高度。
这类学生的AP课程该怎么搭配呢?
数学两门;理科能力强者选两门,能力一般强选一门;社科一定得选一门;再加一门世界文化与语言类(如果选语言,选英语还是小语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或艺术类。
第三类:偏文科生
擅长记忆背诵,但是理科稍微差一些,这类学生的AP该如何搭配呢?
数学选一门,从微积分AB或预备微积分中选择;理科方面,有能力者选一门物理或环境科学;社科选三门,其中两门经济学加另一门任意学科,如果是选历史,那么美国历史的含金量会更高,但难度也更高,选择时要谨慎;AP英语需要选一门。
第四类:综合profile学生
不那么偏科,也没有特别擅长其中一个类别,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每个类别都需要涉及到,至少要有一门。其中英语语言部分根据自身能力去选择。
要注意,AP课程选择前,并不能盲目得先确定自己需要学几门AP,然后再去进行填空搭配,而是先确定自己属于哪个类别,确定自己学哪些科目。这二者在逻辑上有很大的差别。
关于AP课程/考试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我只要期中/期末考试好,AP课程成绩就能得高分,AP我跟着课内学就没问题了,AP考试不需要额外练习什么。
纠正:AP与IB和A-level有个不同之处,那就是后者的考试和平时GPA是不分家的,考试成绩就决定你的GPA;而前者则不同,AP课程和AP考试是不同的两种概念。
AP课程是你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是老师授于你的知识体系、知识点、平时作业、练习考试等内容的结合体,决定着你的GPA,这在申请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比AP考试成绩更重要。
AP考试是由CB举办的,需要报名参加的统一测试,最后用一个分数来衡量你的水准。
在知道这个概念后再回到误区一,你在学校所学的AP课程内容,不一定和CB的考纲完全吻合,如果没有特意的课外练习,很容易出现问题。
误区二:标准化成绩(托福/ 雅思,SAT/ACT)最重要,AP成绩马马虎虎就好,AP成绩申请里面不是必须提交的,所以没有标化考试重要。
纠正:第一,标化成绩确实重要,但是同样非常重要的依旧是你的GPA,而GPA的高低是由你平时的AP课程学习决定的,同时你的AP考试成绩和你的GPA也是正相关的,所以并不存在“AP成绩马马虎虎”这个选项;
第二,如果你想在申请中提升竞争力,那么除了标化和GPA,还是得努力AP出分并提交上去。而且分国家来看,美国你可以不交AP成绩,但是英国申请必须提交AP成绩。
误区三:我只要选择自己擅长的AP课程就可以了,不擅长的科目我不考,大学就不知道我的弱项在哪里。
纠正:前面在课程搭配的时候已经说过了,大家往前看。把那一模块好好再看一遍吧。
误区四:AP考试参加门数越多越好,考出分数门数更多,就证明我的学术能力越强。
纠正:盲目堆砌考试科目数量是错误的,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虑自己选择哪些类别的科目,等你的类别确认后,再去考虑选哪门,选几门。
而且,在考虑选择几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出分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这些科目是否与你的申请材料相匹配。
误区五:课外活动极其重要,出色的活动可以弥补AP课业上的不足,我有很多竞赛成绩,竞赛都比AP更难,更能说明我的实力。所以AP就不用考不用提交了。
纠正:先不说英国申请必须要提交AP成绩这个点,当你的课外活动、竞赛活动或学科类研讨活动表现得很出色时,你需要去进一步佐证这些活动成果的真实性,这时候AP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